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327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何蔚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18-121
本文结合对巴斯内特戏剧翻译思想的辩证思考,对北路壮剧《二下南唐》的翻译中的译者身份、目标读者、文本解读和可表演性进行了探究,以期在民族典籍走出去的趋势下,将壮剧文化向外推广。  相似文献   
132.
缪伟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46-150
呼吸,是世间有生命体征的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中可摄取新陈代谢所需的养分,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他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呼吸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终止!同理,一部好的剧作,在情境上的起承转合,在动作上的轻重缓急,在情绪上的大悲大喜,无不与“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戏剧情节构成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所造成的戏剧情境和气氛的转换,如同人的呼吸一般,有急促的、舒缓的、均匀的等。舞台灯光被戏剧届誉为舞台的灵魂,舞台上,灯光亮起,万物复苏,为所有物象赋予了生命。灯光幻灭,则一切隐于黑暗之中。舞台灯光随着剧情的发展、情节的转换、舞台动作在空间的构成,时而大起大落、时而起伏跌宕、时而静如止水,这一切的一切正构建着一场“呼吸”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3.
对《暴风雨》中“普洛斯彼罗是谁?”的问题,莎士比亚处处伏笔,却始终没有抛出答案,这令后世无数学者纷纷猜测。它让《暴风雨》主题扑朔迷离的同时,又让其成为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历史剧,有无数种解读的可能性。深究之下,普洛斯彼罗并不捆绑于某一特定身份,它集詹姆士一世、约翰·迪和莎士比亚为一身,从而让本剧融合了政治剧、殖民剧和基督教人文主义剧的色彩,镜像折射了当时国内君主专制制度、国外航海殖民事实及基督教人文主义社会思潮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4.
清华学子孙瑜是我国早期电影导演中为数不多的接受过正规电影专业教育的佼佼者。在“复兴国片”的旗帜下,孙瑜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浪漫写实”的艺术风格和影像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主流电影思潮中独树一帜,被称为影坛“诗人”。孙瑜的电影创作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类型片模式,尤其是受到了美国通俗情节剧的影响。但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使得孙瑜的电影创作常常会超越“通俗剧”的一般套路,从而打上孙瑜电影的深深烙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瑜也成为了自己影片的“作者”。同样,尽管他与当时的左翼电影思潮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又使他成为了主流中的另类。新中国成立后,一场对《武训传》的大批判则导致了孙瑜成为彻底的另类,也宣告了“作者”的消亡。  相似文献   
135.
拟剧论是欧文·戈夫曼社会学的重要构成,它包含表演、剧班、区域、不协调角色、角色外沟通和印象管理等六大要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戈夫曼对拟剧论作了结构性微调,淡化剧场的隐喻和行动者作为操控者的形象,并对阐释社会世界的拟剧论持保留态度,将它视为权宜性的认知工具。学术界对拟剧论通常存在三种误解:在本体论层面,将戏剧等同于现实;在认识论层面,认为拟剧论是一种保守的理论,并将面对面互动视为零和博弈;在方法论层面,将拟剧论视为诠释社会生活的唯一视角。这些解读均有失偏颇,对戈夫曼而言,拟剧论既是隐喻,也是对现代性的另类批判,同时亦构成分析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它呈现的微观系统并不乏道德感和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采用点面结合、侧重归纳的方法,研究朱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译文学表征问题,认为译文以散体为主,兼有诗体。散体部分文学性强,节奏感明显,韵句为数不少。诗体部分虽不多,但颇有中国古诗韵味。译文语言倾向于口语化,兼备书面语特征和表演性,用词古朴典雅,鲜活灵动、风趣活泼,契合人物身份。剧中"作料"翻译灵活多样,符合原文意图和效果。这些翻译文学表征是朱译成为莎剧汉译典范、中国翻译文学佳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7.
军旅青春剧是军旅剧的类型分支,内容核心围绕成长与蜕变,精神表达侧重理想与信念,通过青春洋溢的青年演员的角色塑造,反映当下军旅现状。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价值引领功能;扎根基层沃土,砥砺实践奋进的行动砥砺功能;共识凝聚力量,牢记初心使命的意识形态能力培育功能。成为引领青年思想方向,培育青年意识形态能力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8.
明代中期问世的《宝剑记》相对当时文坛,特别是戏剧创作而言,是一部具有大胆艺术创新的报春之作.它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第一部取自《水浒》题材的作品;它通过对原有题材的加工、改造,赋予林冲形象以新的思想内涵,并以浓墨重彩塑造了其妻张贞娘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忠孝两尽的全新形象;奠定了明清忠奸斗争剧的基本模式,揭开了中国古代戏曲文学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9.
莎剧来源研究肇始于18世纪中叶,已有近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传奇剧研究领域,不同时期西方学者对莎剧素材来源予以不断的挖掘与钩沉,已详尽地搜集、甄别并输出多部文本来源文献。与此同时,学者们对学界长期来源争鸣予以回应,竭力厘清了文本来源脉络,成就显著。然而,已有成果在来源研究维度与深度上尚有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维度单一与缺乏差异追问两个方面。笔者在思考路径上,一则拓展文本来源研究维度,兼顾社会、舞台与口传因素,探求莎剧来源全貌;二则聚焦本源文本差异,统筹人工细读与智能应用,深度解析创作动机。据此增强来源研究发展后劲,赢得发展前景,对“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予以客观研究,并借以启发自身的文化熔铸。  相似文献   
140.
朱生豪莎剧翻译中的古诗是朱译本中文词最出彩、意境最悠远、表达最极致的部分,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是互文性,由此内容重点、修辞手段、意象建构和情感效果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古诗译文主要体现在墓志铭、书信、歌谣、结束语等文体形式中,通过运用互文性,传奇神韵,达其意趣,显其命意,展其特色,集中再现了朱生豪莎剧翻译的中国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