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吕小蓬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是吕小蓬女士的博士论文,原名《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作者以这篇论文于2002年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段启明先生。吕小蓬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师。笔者关注这部“资料翔实、角度新颖、视野开阔”并且“颇有新意与创见的学术专著”(见该书封底介绍语)是有原因的。因为笔者早在吕小蓬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前即1999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截止到2002年7月,笔者还曾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虽然表现出青年黑格尔派倾向,但其哲学基本立场仍然是黑格尔的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概念逻辑,应忠实于原著,不宜过分拔高。马克思正是以黑格尔哲学的内在逻辑为评判标准,并成功地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系统地发挥,创造性地解构了伊壁鸠鲁原子论哲学,表达了抽象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3.
从2004年4月中旬写完揭发吕小蓬抄袭的文章并托段启明先生转交其本人阅读而希望她进行反驳、申辩以来,笔者足足等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在2004年12月6日看到吕小蓬的答复文章。看完之后,笔者感到十分失望,因为吕小蓬不仅不承认有任何抄袭行为,而且继续采取回避态度,避重就轻,只对  相似文献   
24.
是读者了解整篇论文的重要窗口,也关系到论文能否被认同。但是对英语本族语者博士论文摘要中的互动式元话语的比较研究却很少见。运用Hyland的"话语的人际模式"理论,对所建语料库中三个典型学科的90篇博士论文摘要进行互动式元话语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摘要在运用互动式元话语方面有多种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结果对二语习得者在博士论文摘要的阅读与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5.
近日,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全部完成,我校推荐参评的三篇博士学位论文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相似文献   
26.
“我在我的博士论文扉页上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上了本论文献给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只希望,今后如果有人在图书馆查阅博士论文时能知道:有个中国人在国外求学期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学成回国,天经地义。”冯长根如是说.  相似文献   
27.
正一辛氏父子二人同在F大学中文系,父亲辛建业是二级教授、长城学者,儿子辛超则拜在古典文学专业的祝农仁门下读博士。在辛教授不辞辛苦的打点下,辛公子可谓"一路顺风",进重点中学,考上作为全国985重点高校的F大学,并顺利拿到学士、硕士学位,只等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高校教职的第一块敲门砖就稳稳在手了。  相似文献   
28.
《现代英国社会中的妇女形象》一书是王萍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并作为钱乘旦先生主编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于2005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国内专门探讨近代英国妇女的为数不多的史学著作中,大多都着眼于阐述女权运动及某些女权思想的来龙去脉,却较少涉及女性形象问题。因此,该书的出现,可以说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包括四章,每章后面都附有一个小结,便于读者把握全书的思路。该书纵向勾勒了现代英国社会主流观念中的女性形象的变化历程,展现了不同时段…  相似文献   
29.
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马克思在比照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人时间观异同的过程中建构了“感性时间”理论体系。对于被本质世界排斥的“时间”范畴,德谟克利特将时间归置到与世界不相关的主体自我意识领域;伊壁鸠鲁将时间拉回到现象领域,强调时间是现象的绝对形式。马克思则将时间引向现实人的感性实践领域,强调时间和人的感性都是感性世界自身的反映,时间概念同时具备真实的现实基础和逻辑形式,这不仅克服了德谟克利特把感性时间看作主观假象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同时也避免了伊壁鸠鲁轻视实证知识而产生的空虚道德主义。感性时间观关涉人的感性生活和人的现实自由,这也折射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0.
在《博士论文》(指马克思在1839-1841年初撰写的博士论文一《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对德谟克利特必然性的批判和对伊壁鸠鲁偶然性赞誉过后,马克思通过实在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的理解,颂扬了“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这样,马克思“解决了一个在希腊哲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即揭示出伊壁鸠鲁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