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6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646篇
社会学   6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宋以后诗学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歌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气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气"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诗气之论,构建出了古典诗气论的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52.
冯友兰从客体性的视角解释现存世界,创立了一个系统的"理世界"本体论学说.在新理学中,"理"在逻辑上先于现存的事物,为其所依照的本体,构成形式因;"气"为现存事物所依据的条件,构成质料因;"道体"为理气相结合形成现存事物的过程,构成动力因;唯有"理世界"方可称为"大全",构成现存世界的目的因.  相似文献   
53.
叶平 《中州学刊》2015,(2):112-116
西汉初年,董仲舒首先把道家阴阳观念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建立了儒家的禀气人性论。其后,道家、道教也提出了自己的禀气人性论。禀气人性论在发展中呈现出强烈的儒道互补的特征,儒、道的人性论都分别引入了对方的话语范式,互含对方的某种理论特质。儒家学者以道家、道教的中性价值话语(即物理属性的阴阳、有无、明暗、厚薄、多少)为形式,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话语(善恶、正邪、贤愚)为内容,论证其禀气人性论;道家、道教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赋予阴阳二气以道德意义,不但将传统的"道性"观念伦理化,而且承认了儒家禀气论中人性差异的主张。唐末到宋代,儒道互动的趋势更为明显,经过张伯端、张载、朱熹等人的努力,儒、道禀气人性论不但义理相通,而且在话语范式上实现了完全的圆融。  相似文献   
54.
陈来 《江海学刊》2015,(3):11-20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这是汉代儒学宇宙论的重大发展。北宋程颐反对"静见天地之心"的说法,主张"动见天地之心",邵雍之子邵伯温认为天地之心不可以非动非静,动静之几为天地心。南宋朱子把天地之心作为仁说的基础,但这并不是简单回到董仲舒,而是把北宋儒学对《周易》的讨论中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与"仁"联系起来,用仁去规定易学讨论中的天地之心,使仁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明代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体思想的一种说法,由于他过于关注心,相对忽视了仁,所以他对天地之心的阐发,只是着重于心之灵明。罗近溪以生生之机为天心,但是他没有把这看作是仁体的大用。  相似文献   
55.
王棋 《兰州学刊》2012,(10):25-30
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示了阴阳爻在乾坤卦体上往来升降皆应合乎各自的本性,升降变易至终极而适切之位,有当往的理想目标。乾坤交通卦变说揭明易卦由乾坤而来,乾坤交而相通、阴阳往来变现出诸卦,六十四卦息息相连,象辞有机一体。透过象数学说的重建,荀氏易学融通了《周易》象辞的联系,树立了《周易》的普遍原理,诠释了易学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之学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56.
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欧美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不断上扬。运用《易经》的谦卦,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第二爻的阶段,即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币升值没有被低估。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政府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对外贸易结构,改善外汇市场机制,完善汇率制度,提高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及环境污染产业的贷款利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57.
气论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是中国古代美学、艺术理论使用最广的范畴之一。它在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审美的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万物一体观孕育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甚至构成了以“气”为内在逻辑的审美心理体系,对美学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8.
歌唱艺术的高层境界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方法、美好纯正的声音、良好的音乐感觉和文化艺术修养之上的,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的歌唱是"声、情、字、气"融为一体的声乐艺术美的总体体现.通过深入分析,指出歌唱者在演唱时应运用嗓音的各种表现手段,从声乐艺术美的高度,对作品进行深层次、高水准的艺术诠释与表现,从而揭示和展现出作品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涵,达到鼓舞人、感化人、教育人的艺术目的.  相似文献   
59.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与“使气飞动”分别是钟嵘对张华部分诗歌与元兢对王融诗歌“霜气下孟津”的评语。通过对所评之诗的对比,可以看出,在诗歌创作中,文气对文情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气有人气与文气的分别,但二者在内涵上有着最终追求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实现对情感抒发的引领与超越,使抒情脱离宣泄与绮靡。所以在文学创作中,应该主动追求气的涵养,并援气入情,做到情与气的互补互化。  相似文献   
60.
正在形形色色的职场生活中,总有那么几种习惯让人生厌,沾染上这种恶习的人,大家往往都是不约而同的避而远之,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你前途无可限量,同样一个坏的习惯也会让你失去很多。远离恶习,才是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前提。恶习之一:大声打电话在办公室里,无论给谁打电话都要把音量尽量调小一点,务必压低声音。更不能把公用电话用于处理个人私事。如果有人打来电话,最好到门外接听,通话时间也不要一聊个把小时。要知道,上班时间就是用来工作的,而不是用来处理个人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