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2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才学 | 18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78篇 |
理论方法论 | 37篇 |
综合类 | 480篇 |
社会学 | 152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41.
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中,国家不应成为犯罪主体,从主观方面看,应包括间接故意,从客观方面看,应增设过失危险犯.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认定,一是划清污染环境类犯罪与过失投毒罪的界限,二是追诉期限应从法定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三是要注意查明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2.
产品责任以产品存有缺陷为前提。而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缺陷的界定有两个标准,一是具有“不合理危险”,二是“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这种双重标准在理论上和实务中的效绩,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毛丹丹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37
本文从危险驾驶罪的内涵及其构成入手,探讨了危险驾驶罪与刑法中相关罪名的界分、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在刑法领域中的问题,以期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在预防犯罪、控制风险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身体特征的某些变化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先兆。美国《预防》杂志最新载文,刊出5种身体特征预示的潜在疾病。1.耳垂折痕:心血管危险更大:《美国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一个耳垂上出现折痕,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3%;两个耳垂都有折痕,心血管危险会增加77%。预防措施:通过减肥、降血压、降血脂等方式保护心脏健康。 相似文献
45.
卞小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3-55
农民工子女健康危险行为日益增多,影响到社会安定。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有关理论、概念、影响因素、预防和干预策略的阐述和总结,并为今后农民工子女健康危险行为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6.
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运动不足已经成为体重超标和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约有88%的成年人运动不足,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与会专家呼吁,要改变“宅”的生活方式,与家人一起运动起来,形成家庭“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7.
政党执掌政权只有避免执政危险,才能长久地确保执政地位。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避免执政危险的问题,他深刻地认识到俄共(布)执政面临着急躁冒进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以及被俄国旧文化所征服的危险。列宁对如何避免这些执政危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俄共(布)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48.
林洧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21-28
涉及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的民事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与举证分配已成为愈发重要的法学课题。不同国家对于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分配机制是不同的。在我国,人工智能医疗侵权责任具有医疗损害责任与产品责任两种属性。根据实体法上的法律要件分类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案件的一般规则。鉴于人工智能医疗存在技术上的特殊性与证据偏在的情形,有必要对其适用危险领域理论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法院需要在人工智能医疗纠纷中根据具体情形进行举证责任的倒置与举证责任的减轻;同时,法院也可依当事人申请进行证据调查活动,通过文书提出命令等手段平衡双方当事人的证据收集能力。 相似文献
49.
刘焱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18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都逐渐认识到危险驾驶罪立法设置的必要性和适用的复杂性。对于犯罪的认定,需要从犯罪既遂形态类型、犯罪责任的要素、犯罪停止形态、罪数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准确认定本罪。 相似文献
50.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对"醉驾"危险状态进行形式判断,即只要"醉驾"就存在侵害法益的"危险",司法无需做出具体判断,这种机械迎合通说坚持之抽象危险犯性质的解释会得出"醉驾一律入刑"的不合理结论,无法为"醉驾一律入刑"提供出罪路径。"醉驾"的本质是因"不能安全驾驶"而威胁法益,完全没有"危险"的"醉驾"应当除罪化。因此,对"醉驾"侵犯法益的危险状态应进行独立、实质的判断,引入"不能安全驾驶"这一实质标准,进一步细化"醉驾"标准,建立分层判断机制,实现"醉驾"与"危险"判断的同步性,以合理限定"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圈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