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6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173篇
管理学   3069篇
劳动科学   125篇
民族学   1336篇
人才学   683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8102篇
理论方法论   1550篇
综合类   13122篇
社会学   2307篇
统计学   361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828篇
  2014年   1992篇
  2013年   1629篇
  2012年   1914篇
  2011年   2351篇
  2010年   2102篇
  2009年   2236篇
  2008年   2816篇
  2007年   2003篇
  2006年   1537篇
  2005年   1453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956篇
  2002年   981篇
  2001年   958篇
  2000年   692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61.
历史人物多姿多彩,这是历史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可是,目前许多涉及到人物的历史教学课例或教学设计,往往将人物淡化,以突出历史事件。不少教材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也只是生平介绍,这就会造成历史人物教学的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62.
163.
信息载体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甲骨时期、简帛时期、纸质时期、电子时期。中国的编辑活动从有文字记录的文献产生就已经开始了。甲骨时期的编辑活动主要是从事文献材料的收集、分类编序,使其便于收藏和流传;简帛时期是中国编辑业务的奠基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书籍编辑活动;纸质时期编辑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而且其分工也越来越细,出现了不同专业的编辑业务;电子时期为编辑业务的内容和形式又开辟了新的领域。信息载体的演变与社会对信息存储、交流及传承需求之间是辩证关系。编辑活动的历史表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为信息载体演变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信息载体的演变决定着编辑活动的发展,反之,编辑活动的需求又加快了信息载体演变的进程。中国的编辑活动经历了收藏编辑、著述编辑、出版编辑和电子编辑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4.
保安族在50年代被正式识别为一个民族,对其族源曾有多种观点。但是在建国50年后,保安族的历史和族源观被再次重构,这个过程既反映了现实民族关系对历史书写的映射,也反映了民族精英在历史重构中的能动性。对保安族的这个实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社会因素能够如何影响民族历史的构建,这个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族群历史建构模式对于研究我国的"民族历史建构和族群群体的认同结构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5.
“青唐羌”冶铁技术在宋代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本文从其历史源流、主要成就及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唐羌”冶铁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旨在说明“青唐羌”匠人所创造的冷锻铁甲法不愧为一项杰出的锻造技术成就,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增添了新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66.
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提出“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提出“民主新路”之策作为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在追求民主之路上探索出了体现民主本质的政治文明新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石。从民主新路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呈现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历史逻辑,而且以全链条、全时态、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民主彰显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现实逻辑,还集重大理论创新、行动指南和世界方案于一身,蕴含着破解“历史周期率”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67.
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否定和虚无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史以及党的在其中的领导作用,重新评价或否定其中的英雄人物、主要领袖及其事迹特征。对于涉世未深、心智还未成熟、理论基础还不扎实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历史虚无主义会破坏青年大学生对国家道路和民族历史的认同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解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加强“四史”学习,让历史教育入脑入心迫在眉睫。为此,应在积极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同时,利用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机融合党团工作、搭建有效实践平台,切实有效地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指从1949年直到80年代。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尺度,尽管内部存在很大分歧和差异,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是在唯物史观一元论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是后一阶段,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开始跳脱唯物史观一元标准模式,日益走向多元化。不过,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准仍是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全新的标准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