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81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白扬 《民族论坛》2007,(1):12-13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借鉴而来的,是指一切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东西.然而,坊间人士知道它,却主要得益于那位用舞蹈与天地对话的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以及她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2003年,正是她提出和展示了那让无数人为之"震撼"的"原生态歌舞".3年过去了,原生态,跋涉过寂寞、崎岖的山水,终于在2006这个"双春"的大好年份走到了"中央",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12.
(一)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会在他们日常生活的舒缓节律以外,创造一些情绪爆发式的民间盛典,于是,各种原生态的艺术形式便伴随着这盛典产生了.  相似文献   
413.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至今保留着一种用亦唱亦跳的歌舞表演来悼念亡人的习俗,谁家的老人去世后,在入土安葬的前一夜或几夜,邻近的乡邻、亲戚在亡人灵前摆一面大鼓,由一人击鼓,两人或多人对跳,亦歌亦舞,"笑着哭"来陪伴、追悼亡人。这种习俗,土家人称之为"跳丧"、"打丧鼓"或  相似文献   
41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传播空间狭小并不断消失,2004年在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国家舞台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被纳入主流文化的范畴,国家舞台给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带来了地位的提升与广泛的传播,本文从这个现象入手,尝试探讨国家舞台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之问的关系,并且得出结论:国家舞台促进了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不断消失的今天,二者的结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15.
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流失.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零散性、边缘性和脆弱性,使保护和传承更加艰巨,也更为迫切.加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必须构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传承体系、专家咨询体系、公众体系以及监测体系,以此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进行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