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10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1176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新 《江海学刊》2007,(3):144-149
19世纪以来,以历史主义思想为基石的德国传统史学成了证明德国政权合法性与确立民族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史家满怀着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期待,在纳粹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行政版图的扩张之前,已经用历史主义思想为民族社会主义奠基,完成了大德意志帝国文化版图的扩张,使纳粹政权得到德国历史思想的支撑。以此为例可以表明,历史主义思想虽然有助于论证个体存在的合理性,但对它的极端运用,也可以导致不可挽回的人类灾难。  相似文献   
102.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开创了一种介于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民族史边缘研究"方法,在他的论述中,"边缘成为了观察和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1]穿越历史的时空,王明珂所关怀的是"什么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他告诉我们:要回答究竟"什么是中国人",只有从"华夏边缘"中去寻找答案,凝聚中国人最主要的力量来自华夏边缘的维持,而不完全依赖华夏内部的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3.
当前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极左思想与教条主义影响下的史学思维模式;二、脱离现实的史学研究;三、史学市场化中的无序行为.针对这三个方面问题历史研究应该摆脱一些痼疾,立足于现实,在改革中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04.
王先谦,晚清著名学者,在史学上成就显著,撰述丰硕,涉及到古籍的校勘、笺注和考证;史地学与民族史的研究;史料的汇编和纂辑;外国史地的研究等。这些著述反映出王先谦具有求是、爱国、经世、变易、夷夏之辨的史学思想与观念。  相似文献   
105.
秦陇地区的史学具有久远的传统,从先秦到西汉,秦陇地区是史官与史家最为集中之地,诞生了杰出的史家,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史著。公元3-6世纪,在秦陇地区立国建号者大多为少数民族政权,因以史求治和宣扬“正统”等政治需求,使史学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对史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秦陇史学具有较强的官方色彩,主要表现为史家群体的官方色彩、史学活动的官方色彩、史著内容的官方色彩,构成当时秦陇史学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6.
趋新反人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8,3(3):24-42
20世纪前期的世界史学正处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夜.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危机四起,针锋相对的批评质疑之声遍布欧美各国,新史学的崛起已不可遏制.达到巅峰的欧洲汉学也非语文考据派一枝独秀,同样孕育着变革的因素.法国汉学内部分化出以葛兰言为首的社会学派,主张社会科学化的美国中国学也正处在上升时期.成立于1928年、由傅斯年领导的史语所,虽苦心孤诣孜孜以求接轨国际新潮,却误引兰克史学为同道,追步欧洲汉学,阴差阳错地融入西方传统史学之末流.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些许影响也未能使傅斯年摆脱兰克史学的支配.当时学术界努力趋新求变,但时新史学与兰克史学的学术时差缺乏明确意识.傅斯年及史语所受此制约,面对西方史学的新旧潮流取舍失当,以致走上一条与现代学术趋向逆行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07.
李孝迁 《学术研究》2008,(1):122-126
"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3-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建设项目"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2007年度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承办.  相似文献   
10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界的理论研究活跃,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对唯物史观内涵和外延的新阐发,历史理论的探讨深化了对中国历史特点的认识,以历史认识论研究为重点构建史学理论体系,史学方法的更新和多样使历史研究更具魅力,对历史学功能的新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9.
德国史学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在1933年以前,德国历史学家中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纳粹党,但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攻击在客观上为希特勒上台制造了舆论.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分子对德国史学界的冲击只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绩,未能在指导思想上、研究机构与人才选拔上对传统德国史学进行根本的改造.然而出于国家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传统,众多德国历史学家自愿地为希特勒的扩张政策摇旗呐喊,少数历史学家还为其侵略与驱逐政策做出了学术论证与谋划.总之,一个没有深度纳粹化的德国史学充当了纳粹政权的得力助手,促成了纳粹主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10.
吴怀祺 《河北学刊》2008,28(2):70-75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应当从历史思维进行分析。王夫之的历史思维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天人联系的整体思维;二是总结历史兴衰变动的通变思维;三是思考未来的"知几"思维。王夫之的历史思维把中国史学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其史学思想对于科学、理性思考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