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转型期的大规模失业与高同质性群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群体是旧体制的产物,有文化、意识形态、过度集中原则、计划经济等背景因素影响。高同质性失业与一般性失业有很大不同,它蕴涵着极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应予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缓解和释放这类风险。  相似文献   
52.
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3.
作为法国现当代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乔治·巴塔耶①的思想十分直接地影响了拉康、鲍德里亚等人。依我的见解,巴塔耶的哲学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反抗占有性的世俗世界,追求非功用的神圣事物。此处暗含一个逻辑二分的对子群组:神圣与世俗,生产与耗费,占有与排泄,当下与延迟,同一性与异质性,知与非知。我们可以从巴塔耶那个十分著名的比喻说起,即“世界是拙劣的模仿”。所谓的世界,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人们熟知的物质世界,而是胡塞尔海德格尔语境中由人的意向和上手关系共同构成的那个生活世界。巴塔耶试图用这个比喻来说明,人们通常将周…  相似文献   
54.
黄荣贵  桂勇  孙小逸 《社会》2014,34(3):37-60
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探索微博空间中环保非政府组织间关注/认同关系网的结构,并结合组织间网络、社会运动联盟、互联网研究文献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来探究网络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非政府组织间存在紧密的虚拟联系。统计分析显示,组织间虚拟关系受网络自组织机制、组织资源、合适性原则(注册状态)、同质性原则(离线关系、地理位置、关注领域)和微博使用活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发挥“信号”功能,是组织可信赖性的基础,资源未知者不容易被关注/认同。对于资源已知者而言,资源匮乏者更积极利用微博平台。未注册组织主动与其他组织建立关系,注册组织则避免与未注册组织建立关系。具有线下合作关系或处于同一省份的组织之间更可能建立关注和认同关系,但活动领域仅对认同关系具有影响。微博使用活跃程度也对组织间关系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财政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已成为政府财政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造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绩考核制度、政府支出偏好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较差等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更深入的原因在于公民享受公共服务中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附着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同质性"。并提出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性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性、优化地方政府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陈福平  许丹红 《社会》2017,37(4):217-240
群体政治极化是互联网传播领域长期关注的重要现象,然而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极化的状况和形成机理是否发生了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从观点生产到链接构建的群体极化机制,并结合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数据与跨国比较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的技术、媒介和社会网络三重特性的相互作用下,使用者会选择观点的隔离并转而链接同质群体,这一建构过程最终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的产生。对跨国数据的分析也表明,在政治观点表达更为活跃的社交网络中,人们认知到相异观点的几率却下降了。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一个多元协商的网络治理环境,我们或许可以从观点和链接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7.
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伴生着民众生活对法律的依赖和对法律认同度偏低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即使是法律职业群体内部也存在超出其职业立场的非常态冲突。法律思维同质性的缺失是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具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是法律人能够成为一个职业群体的关键要素;这种思维的同质性,使得特定范围内司法裁判客观性的获得成为可能;从而也有利于法律自身独立性的提升和公众认同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8.
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理论既是对西方政治传统的挑战,又与其具有同质性。出于自身政治理论的需要,阿伦特从理论定位、批判方法和内容阐释等方面来政治解读马克思理论,具有明显的特色。然而,阿伦特由于没有深入全面地分析马克思理论,往往从单一角度的理解来阐述马克思具有多层次的概念,随意剪裁或曲解马克思的原意,导致她的政治理论思想中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9.
韩宁 《河北学刊》2008,28(1):242-245
詹姆斯建构彻底经验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清除二元论。传统二元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绝对相异的两个对立的实体。詹姆斯先是证明物质和意识是同质的,然后再去掉它们的实体性。不过他认为,贝克莱已经很好地消解了物质的实体性,留给他的工作就是否定将意识视为一个实体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詹姆斯引入了"纯粹经验"作为世界上最原始的存在,以消除物质和意识的不可还原性与不可约简性,从而消除它们的本体论意义。这样,通过对同质性的证明以及实体性的消解,传统的二元论就此瓦解。  相似文献   
60.
有关中国社会信用危机的讨论大都在不同的学科中进行,但其社会整体性特征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中国社会信用危机在总体上根源于社会的同质化特征。同质性社会与异质性社会是认识现代社会不同发展方向的一对概念。以这对概念来重审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与方面所呈现的数据与案例,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化以来,由社会进化论本土化所体现出来的竞争法则被中国民众普遍认同,导致了中国社会价值与运行中有一种强大的动力来推动社会的同质化进程,最终导致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方面都丧失了社会单位的区分度与纯粹度。比较异质性社会的特征,改变之法在于以任何手段来增强社会公众的判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