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2006年6月11日,在我国第一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日的第二天,“敦煌·武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召开,会期3天。本次会议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主办,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兰州大学敦煌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北京、止海、甘肃、湖北、陕西、新疆、河北、浙江、江苏、四川、河南、台湾等地的研究西域敦煌文化和研究中原武当文化的近百名学者、教授集聚一堂,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课题开展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102.
蒙古语译《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残存的回鹘语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的价值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总共由105件文献构成,虽然总量不是很多,但在内容上却包括了叙事诗、格言诗、佛教文献、占卜、行政文书等丰富的体裁。对于研究13-14世纪蒙古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3.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回鹘文契约文书说明,在3-14世纪的吐鲁番地区长期存在着无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买卖的女奴,她们的命运很悲惨。在普通的乡村家庭中主妇是有一定地位的,社会认可她们的债务继承权,她们甚至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新疆吐鲁番独特的光热资源,新疆鱼苗早繁基地——吐鲁番水产良种场淡水养殖海虾终获成功。目前,虾苗大都达到商品虾标准,即将上市,结束新疆不能自产海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5.
新疆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以新疆喀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吐鲁番等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现状为例,调查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增加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和提高整体素质,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分布结构,是上述地区近年来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点,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壮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合理地调整队伍的分布结构依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分三个部分陈述了公元10-15世纪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情况第一部分所述是10-14世纪,伊斯兰教在该地区流传时停时续,传播速度极其缓慢;第二部分由14-15世纪,伊斯兰教与佛教由相互并存到逐渐取而代之;第三部分叙述了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占居统治地位后继续向东的扩展.文中还分析了10-15世纪吐鲁番伊斯兰教传播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西州县以下行政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再聪 《西域研究》2006,3(3):41-49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国后,唐朝政府在该地设置西州,属于正州。据传世文献记载,唐朝在西州推行与内地一样的州县制度。但是,县以下的行政建制阙载。本文根据出土文书证明,唐朝实行于内地的县以下的乡里制度也推行于西州地区。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西州地区乡里制度与内地不尽相同,西州地区没有发现“村”的建制。但这并不表明是乡里制度的变通,而是唐朝执行该制度严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8.
文章以考古发掘的古代简牍和文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世史籍和资料,从法学、史学、经济学的视角,综合考察我国古代市场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文章认为,在重农抑商的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对市场的建设、规范和管理,不仅制定出完备而严密的市场管理法律制度,而且不遗余力地加以实施,实现了立法与执法的衔接,这些市场管理制度历代相传,不断演变发展和成熟,形成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独特而鲜明的市场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109.
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掘得了唐开元四年制授高昌县人李慈艺为上护军的“告身”原件,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西域文物。但它的内容,除上世纪初,罗振玉、王国维曾摘录其部分文字外,学术界长期未见其真面目,而且原件至今已不知去向。所幸当时爱好者德富苏峰氏收藏有该“告身”的照片四帧。日本知名吐鲁番学专家小田义久教授前往调查,公布了此“告身”的全部照片及其来历,使得学术界得见“告身”原貌。此“告身”对研究唐开元初西域形势、朝廷对策提供了许多新信息,同时也为研究唐朝廷“告身”原件,展示出了一个珍贵标本。  相似文献   
110.
吐鲁番地名Bujluq(葡萄沟)探源--兼谈葡萄种植技术的东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鲁番地名Bujluq(葡萄沟)为中古突厥语"j方言"词汇,系由上古后期至中古前期费尔干纳盆地的突厥语"r方言"词汇borluq演变而来,本意为"葡萄园".borluq/bujluq在吐鲁番地区的使用,正是葡萄种植技术由费尔干纳盆地东渐的反映;而bor之为yzym所取代,borluq之为yzymzar或yzymzarl(i)q所取代,则又正与古代诸突厥语游牧部族、部落向定居的农耕型生产方式转化的进程和新疆及中亚诸农耕地区的突厥化进程相适应.吐鲁番名胜景地葡萄沟的维吾尔语名称--Bujluq,是对该地名中古突厥语东部方言(j方言)形式的保留.这一地名的使用,至晚也应始于10世纪中叶以前.如若考虑到bujluq是由borluq演变而来、borluq又是由budluq*演变而来的事实,则可进而推定该地名的出现当在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