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丧亲者的哀伤过程可以分为丧失导向(loss-oriented)和恢复导向(restored-oriented)。丧亲者往往在这两者之间主动来回摆动,以此应对双方面的挑战。基于“依恋与哀伤双过程模型”,提出了建立丧亲人群哀伤辅导系统的构想。该支持系统由三大系统、一个手册、一套干预所构成。丧亲人群哀伤辅导系统的目的在于帮助丧亲人群完成“悲伤功课”,接受丧亲事实、面对哀伤、调整自我认同、重构人生意义、达成个人成长,适应丧亲后的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生死观,认为:李觏先生的生死观可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者泰伯先生是个普通人,有着与平常人一样的面对死亡所生发出来的悲凉感受,不过,他同时又是个学者,所以能进而从中引申出一些消解死亡哀伤的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泰伯先生又是一位醇儒,在生死的问题上仍深受儒家传统死亡智慧的影响。基本上他渴望的是由声名传之后世的方式来达到对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当朋友有至亲离世,正处误用伤期间,你应该怎样表达关心?不少人怕问多错多,索性对方不讲自己就不问。这样做是冷静,还是冷漠?又有些人只一味劝说“看开点”,“不要那么伤心”,这些话真的有用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祭奠、悼亡死者的诗歌类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悼亡诗,一类是哀伤诗。清代诗人乔亿集中共有此类诗歌58首,数量较大,成就较为突出。本文拟从其该类诗歌的数量、内容、特点及原因探析来研究,以期更好地走近和了解乔亿其人其诗,并给予其悼亡诗、哀伤诗一个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直追昌谷破篱樊——《红楼梦》诗词与李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诗词研究已成热点,从《红楼梦》诗词看曹雪芹对李贺诗歌的继承与借鉴也是一个研究视角。他们都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他们都远绍《楚辞》,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他们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幽冷奇崛、哀伤顽艳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战线》2007,(6):116-118
汉末以后,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文人作品的主题,《文选》中便有7篇哀伤类赋,展示了一幅幅凄婉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背景 小林(化名),女,13岁,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家住四川理县某乡。地震后由于校舍重建由原来的小学转到理县某小学就读。原家庭成员有爷爷、爸爸、妈妈和弟弟。家庭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父母靠种田、挖虫草赚取家用。  相似文献   
19.
韩劢 《社会工作》2012,(6):56-58
危机干预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点与难点问题。对于大学生自杀或意外死亡的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其所在班级同学,干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哀伤辅导。分析了哀伤的概念、反应与过程,并详细阐述了哀伤辅导的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20.
《文选》诗体"哀伤"类所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由于历史时代和审美意识的影响,哀伤意象大量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创作之中,但是由于每个朝代的写作背景又有所不同,这种哀伤所具有的特质也不尽相同。建安时期的哀伤带着慷慨进取的功业之心,正始名士所产生的则是无望的悲哀,两晋时期又出现从哀叹社会向哀叹人生的变化,至南北朝时期哀伤情绪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