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693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与恶是道德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我们无法轻易对恶作出判断。圣经旧约《创世纪》认为在神创造的世界,只有吃了恶树上的果子才拥有智慧能分辨恶。尼采宣称凡是增强人类权力感,增强我们人类的权力意志以及权力本身的东西,都是;凡是源于虚弱的东西都是恶。这些说法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都合理。之动力与要求是来自内在良知的,恶之动力与要求来自不正当的欲望,但是与恶之内容与判断准则还必须兼顾外在处境。与恶的评判者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权力感的增加与否,但更是如卢梭所说,是"良心"。本着良心所做的事为,昧着良心所做的事为恶,而"好心做坏事"的定夺又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02.
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应具备这样几个"":"形",衣着得体而端庄,具有语文教师的"范";"心",有渊博的语文素养,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言",于用文学的语言解读文本,用高超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行",有"好读书"之"行",有"好口才"之"行",有"写"之"行"。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各方面都美好了,才有可能塑造学生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3.
我校大力开展的“诚·5S自主课堂”的两个核心环节就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两个环节容易出现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分析了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讨论董事与公司的关系着手,简要评述了几种观点,认为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于代理、委任与信托的一种特殊关系。董事的义务可归纳为忠实义务与管义务两种。分析了确认董事对公司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可能性,并具体分析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最后提出应完董事责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刘进 《船山学刊》2006,(1):73-75
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有着完整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它强调道德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意识;以至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诚”在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中有着根本的地位;对“学”的重视更使孔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具有笃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6.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先天规定好了的;通过对先天本心的养护就可以实现人的道德化;康德则认为人性是由自由意志决定的,是恶相互调和的历史过程,人性的实现是对恶的拯救过程。这两种人性观造成了中西人格特征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10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邦风》“其声”。“其声”是对宗周“典乐”演礼流程的特征性总结。《邦风》以兴言礼义,以乐奏象礼,歌于君臣燕飨“典乐”,弦于乡人举贤序齿,“文而谲谏”,“广乐成教”,是获得上下认同的有效政治途径,广泛切实地履行宗周“典乐”温柔敦厚的《诗》教使命。  相似文献   
108.
王夫之乾坤并建的宇宙论,以阴阳二气的消长隐显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当中,人能够以其"天地之心"统合天的"知"与地的"能",以统合和应用此天地之用,具有其主体性的力量。王夫之认为,人通过"继"人性而"继"天道以实践"",把""落在人对于天道的"继"之中。通过把落在"继"之上,王夫之的心性论和宇宙论的混合系统则可以避免传统宇宙论中人的主体性以及为恶的可能无所着落的问题,而把生活世界中的"生灭"解释为"隐显",则可以解决"生"与"灭"的背反问题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9.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110.
陶清 《学术界》2003,(3):185-191
王门后学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内在矛盾而分化 ,并因此而诱发了一系列哲学论战 ;其中 ,关于“本体工夫之辩”和“性本体与心体无无恶之辩”的哲学论战 ,对于明末清初哲学思想的演变、尤其是以“黜虚崇实”为思想理论特征的实学思潮的兴起 ,有着涤旧布新、破块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