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540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吴敏朝 《今日南国》2006,(21):62-63
我的想象里,太行山、吕梁山、汾河是山西的特有风光,小桥流水式的古典园林是江南才有的。想不到在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典园林——晋祠,可与江南的园林媲美。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与自然风光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原来称为唐叔虞祠,源于“剪桐封弟”的历史故事。西周初年,武王姬发英年早逝,他死后,他的大儿子姬诵还很小,由周公姬旦扶助做了…  相似文献   
11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它将建筑溶入到空间环境中,并因人的心理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意境。其卓越的空间处理手法和遣因技巧,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建筑艺术观。  相似文献   
113.
调查了肇庆市城区各类园林绿地(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现有的主要绿化树种和草本观赏植物,给出了肇庆市城区园林树种及草本观赏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14.
问题     
《领导文萃》2007,(7):7-8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最严重;医改滞后导致农村医疗价格持续上涨;导游戏说园林文化使世界文化遗产传播走样;孝文化出现断层危机;太湖蓝藻暴发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相似文献   
115.
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自然与艺术的灵光辉映——西溪南》,近日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6.
117.
中国古代文人对泉的审美体验经历了从形、色到声响的衍变,“听泉”日益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休闲体验方式。听与心灵相联系,“听泉”在古文人的情感投射与不断吟咏中转变为富含闲逸之情的审美意象,并形成“夜间闻泉”与“隔物听泉”两种审美范式。“听泉”由诗歌蔓延至绘画与园林,在诗歌、绘画与园林艺术空间不断流转往复,完成诗意景观的审美建构,成为文人追求闲情逸趣与诗意生活的美学符号。“听泉”意象的形成及其休闲审美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听觉审美情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传统听觉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18.
明中叶后国内木材消费进入高潮,江南市场的硬木和良材来自浙徽赣闽、长江上中游地区、粤省、榷关、回空夹带、外域输入、贩海七条渠道,以满足船只、建筑、园林、工具田器、剞劂版刻、家具、器物等的需要。广泛的木构体验、木质体悟、木器摩挲、木性品鉴实践,一方面成就了船只、园林、书籍和家具的黄金时代,模塑了早期近代江南物质文化的荣耀;另一方面揭示了资源日渐匮乏及硬木良材高成本的实相。  相似文献   
11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园林的绿化维护工作。一种叫做"园林通"的绿化管理系统横空出世,被运用到园林绿化维护中,大大提高了绿化工作效率。然而,"园林通"也正处于试用阶段,其后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0.
北宋洛阳的园林,名盛一时,当时即有“天下名园重洛阳”的美誉。它们不仅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为我们今日研究和开发现代园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