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黄永忠 《老年人》2011,(5):16-17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授权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护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境内可能遭受袭击的平民和平民居住区.  相似文献   
22.
引子 千年前,蜀地先民环峙高山,开辟蜀道,将四川和全国联系在一起。千年后,四川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加快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四川与世界紧密融合。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如春风,染绿了巴蜀神州;如红色巨轮,推动着四川交通实现伟大的跨越;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宏伟蓝图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3.
“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向南京政府提出了“武力确保东北”的主张,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明令张学良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先后经历了“与日本政府交涉解决”、“依国联公理解决”两个阶段。然而,随着日军对东北侵略的不断扩大及对日本政府和国联幻想的破灭,张学良对事变的处理又回到了“武力解决”一途。但由于蒋介石对日继续推行其“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在向蒋求战不成、求援不得的情形下,被迫下野出洋。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始终未能突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篱樊,其根本原因在于受“抗日须全国一致”(实质上是主张由南京政府统一领导抗日)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24.
《能源勘查与开发》(英文“Energy Explgration and Exploitation”)是由英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该杂志连续10年以上被SCI、EI收录。2007年该杂志影响因子是0.85,同时被EI光盘版收录。  相似文献   
25.
试析英国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心态和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英国政府一方面企图恢复英日同盟以保其在华的既得利益;一方面为维护自身“世界领袖”的形象而尽量使国联避免承担解决事变的责任。从这种阴暗的心态出发,英国在处理“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了“貌似中立,实则偏袒(日本)”的立场,还想方设法将解决事变的责任推向美国,并力劝中日两国“直接交涉”,甚至以“国际调查”为名,让事变的解决不了了之。英国只顾一己之利,漠视国际正义,不仅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危害了世界和平,结果自己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26.
“九·一八”事变后,诉诸国联的决策之所以能迅速被确立起来,是国民政府根据国际国内情势,时多种因素综合考量所作出的一种选择。制约这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传统“以夷制夷”外交策略的思维惯性;对国联及其舆论维持国际“正义”存在一定的期望;应付国内舆论及反对派的谴责与攻击,维系人心;在“和”、“战”都难以执行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等。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的状况下确立诉诸国联的决策,并逐渐使之成为一项长期而稳定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7.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和依赖国联的外交政策,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计划,企图藉“国际干预”阻止日军进攻,保全锦州,维护国权。由于英、法、美等国不愿派兵“担保”、日本对“中立区”计划的苛刻要求以及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放弃“锦州中立区”计划。这一计划虽然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8.
“独立”社是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平津地区的教授学者为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新形势而形成的讨论时政的小型聚合。与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国际联盟调停的“不作为”状态和弥漫着慷慨激昂高调情绪的国内主体舆论不同,胡适等“独立”社成员运用个人的独立思考,力主直接交涉,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策略包括国际联盟及其派出的国联调查团,以改变“今日醉生梦死之抵抗”与政府当道“鬼混的生活,无可无不可的立场”。  相似文献   
29.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处活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违背国联盟约,侵占中国领土。国联在受理中日争端的17个月里,确曾做了大量工作,举行过多次会议,作出过数次决议,并派遣李顿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在国联大会通过的最终报告书里,彻底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恶果-伪满洲国。国联由于内外诸多因素,虽没有从根本制止日本侵略,但在国际舆论和法律及道义上对日本构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迫使日本退出国联,日本在这场外交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0.
洪岚 《广东社会科学》2007,7(6):119-123
1933~1941年南京政府为增强抗战实力,对国联实施"经济外交"政策,通过技术合作谋取国际社会的经济技术援助。技术合作首先在交通、水利、农村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七七"事变后国联派出防疫队,帮助中国建立卫生防疫体系,积极预防和控制各种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