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9篇
劳动科学   200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568篇
社会学   257篇
统计学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我想上大学”“我想像平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我的心愿是帮妻子买件新衣”“我希望上学能有一辆自行车”“我希望有一个电饭锅”“我要一袋米、一桶油”……这是溧城镇“心愿树”爱心工作站的心愿本上记录的一个个小小愿望。  相似文献   
262.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耦合度相关理论,分别求出了2000—2013天津市城镇宜居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和两者之间的协调度,结果显示天津市城镇建设宜居性与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协调状态,近几年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天津市在城镇化建设中没有忽视宜居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良好的协调关系将进一步推进城镇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3.
农民流动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已是不争之事实。当前 ,由于城市对移民的限制还很强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城镇便成为农民“离土又离乡”的乐土。进入城镇之后 ,农民家庭必然与居所周围的邻里发生互动 ,这种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取决于农民家庭与城镇邻里之间的关系基础 ;同时 ,又对城镇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小城镇道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必然进入城镇 ,从而使得城镇社区规模不断增大。处理好农民家庭与城镇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 ,对于加强城镇社区整合已日臻重要  相似文献   
264.
通过对洪洞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的调研,把城镇中小企业置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进行理解。探究现阶段城镇集体工业合作社的状况、改制情况以及合作社对民营经济的影响。了解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经营状况、企业产权、组织结构等具体运营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小见大进行制度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5.
宋代绍兴城镇发展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代绍兴地区城镇已得到初步发展 ,并呈现出城市化趋势 ,其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交通发达。这一时期城镇的发展 ,无论是数量、规模 ,还是经济发展状况、市镇管理等 ,均居于浙江地区的前列 ,为明清时期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各地城镇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 ,显示了一定的地区差异 ,并从城镇居民的生活中 ,反映出社会的贫富现象。  相似文献   
266.
城市贫困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城镇贫困现状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城镇贫困 ,构筑社会安全网的几点建议 :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就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就业率 ;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分配和再分配职能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267.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凌 《南都学坛》2006,26(6):28-32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城镇已形成“府城—县(州)城—集镇”三级体系,其城镇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农村集镇的发展,这使得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渐趋均衡,具有集镇占绝对优势、县级城市居中、府治城市相应发展、呈金字塔形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68.
城镇起源问题研究是未来城镇发展的历史依据.贵州城镇起源特殊性,启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停留在此前国内外学术界形成的某种理论框架下.贵州古代城镇包括治所型城镇、军事型城镇、通道型城镇三种类型,它们的性质注定了其所经历的发展道路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69.
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关内人口向东北的迁移,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可谓“全部近代史上一件空前的大举”。1860年东北局部开禁,特别是1904年全面开禁后,随着大片土地的放垦,关内移民东北者络绎不绝,东北原有的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大批新的城镇纷纷兴起。这些城镇不是建立在军事驻防的基础上,而是在招民垦荒、移民实边与铁路、港口兴建的过程中,陆续发展起来的。此时,东北的城镇才真正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270.
结合当前连云港还处于城镇化发展初级阶段的实际,阐述了要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我国中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国际性海港城市,必须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特别是要配合东陇海线开发,加强沿线城镇体系建设.进一步论述了连云港城市化的定位应体现在沿线节点城市功能、作用的发挥和带动上,其重心应体现在中心城市的加快建设和发展上;连云港城市化基础应体现县城城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加快和提高是根本;连云港城市化核心应体现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培育和增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