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49-1957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权力的下沉。下沉主要是通过运动建政;革命建政;政党建政三种方式进行的。农村政权建设的焦点、难点,是乡村社会的动员、协调与控制问题。支前反霸、镇反土改、互助合作等运动,既使国家权力纵向上达至区、乡、社队层面,横向上扩展到农民的生产、生活领域;又使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重组、重构。它们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直线演进程式,动员、协调、控制中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从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紧张和冲突。醴陵县的个案研究,就是从这两者的互动轨迹来揭示其复杂面相的。  相似文献   
12.
"门诊政治"是对基层党委领导方式的形象化比喻,是基层政权长期以来解决公众利益诉求和纷争的一种仲裁手段,指的是基层党政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当面听取公众的具体情况诉求,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门诊政治"的局限性越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不断将政治权力向乡村社会渗透,并以知识和资财为主要标准选拔乡村干部,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管理.这些措施,从主观上看,是国民党政府加强对乡村管理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乡村社会原有的统治秩序,不利于对基层的控制.同时也不符合中国乡村政治近代化、民众民主权利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宗教状况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使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作用突出、任务繁重,同时自身的建设又非常薄弱,出现责任与能力的矛盾.需要从理论层面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性、特殊性和发展性进行审视,从实践层面采取特别的政策措施进行强化建设,保障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出现了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的财政困难,从而导致乡镇政权功能退化,影响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并引发政府信用危机和农村社会政治的不稳定。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对于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1,(16):36-38
社区是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平台。作为西部省份.如何在已经发展了多年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引入专业社工,很值得探讨。近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在北京培训的云南省基层干部畅谈社区建设与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本刊特此编发座谈摘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是指农民对作为国家公共权力代理人的基层政权的认同。一般认为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危机之所以产生是因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本文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它没有看到更深层的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与国家政策的关系。我们不否认基层政权的自利性对其合法性的影响,但国家的选择性控制政策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在客观上使得基层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的边缘;另一方面,它客观上诱致基层政权对国家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和赢利性行为,从而加剧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危机。本文的结论(政策含义)是国家改变其选择性控制的治理方式为公共服务,才能真正缓解基层政权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自俭  李丽 《河北学刊》2007,27(4):47-49
由清末到国民政府垮台时期的第一次社会转型中,传统士绅的衰落与基层政权的建设相互影响,结果是基层政权的"内卷化",乡村社会出现了动荡和混乱,国家陷入了总体性危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国家成功地将政权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农村,以各种手段形成了对农村的强力制约,即使如此,基层社会也并未完全丧失自身的行动能力;当前第三次社会转型下处于改革进程中的乡村基层政权,由于国家权力的部分分权显示出了更大的弹性和自主性,在与各方利益的互动中形成了自身独立的利益追求,所引发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政治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和自上而下渗透的双向过程.由不同层级的国家机构构成的政权组织体系则是实现权力集中和渗透的必要条件,由此开始了"政权下乡"的过程.传统社会实行"县官治县,乡绅治乡",国家治理是"无根的统治".20世纪下半期,由于底层经济社会的变革,使国家政权在乡土社会扎根.但国家政权对乡土社会的渗透也面临基层官员自我利益扩张造成政治阻隔等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