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1.
宋玉《九辩》历来被推为悲秋之祖,诗人宋玉也成为落魄软弱、自怨自艾、不遇于时的文人典范。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象。宋玉悲秋实质上是悲己,《九辩》整部作品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命忧患意识,诗人既叹老惧死,又执着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引发宋玉的生命忧患意识既有着深广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着特定的现实契机。《九辩》中这种文学现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环境及其危机意识入手,论证了生态经济观认知逻辑的起点,阐述了资源忧患的经济本质及其为生态经济观赋予的科学使命。文章指出,生态经济观的形成有望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的窠臼,从而构建出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文学的主题多重性决定了其张扬的意识的多重性。在它曾宣扬过的众多意识中 ,现代意识、忧患意识和忏悔意识是其核心意识。社会的变革导致文学的主题、内容、形式大变革 ,载体与对象的变化也导致意识如走马灯般转换 ,但现代文学的性质未变 ,故此三种意识一以贯之地体现在现代任何作家的思想及其作品中 ,表现出长期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入世精神与中国文人的忧患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陶渊明、王维、陆游、司空图等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历程、创作及其复杂矛盾的思想轨迹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剖析他们的退隐问题,从而指出尽管各个文人经历不同,具体的思想矛盾也各有特点,或偏嗜老庄,或出入禅林,但从整体上看,孔子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则是包括上述文人在内的中国世世代代文人灵魂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冰心老人曾说:眼因为流泪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加温厚。也有人曾说:世间本就是一个杂乱的堆积场,而人们都是些没来由的杂物。更有人说:世间没有绝望的境地,只有绝望的思维,挺起你的脊梁,学会坚强,那么绝望也只是一抹轻轻擦拭而去的泪痕。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创作的人类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救赎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曹志平 《齐鲁学刊》2006,(1):135-139
苏轼的“归隐情结”,不仅根基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而且往往以政治失意为媒介,导源于身心相离的倦客心理。剖析苏轼“归心”与“壮心”、“忧心”、“倦心”动态交织的心路历程,对于探究宋代士大夫文人的文化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唐词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词与南唐词,是五代词坛盛开的两束奇葩,虽然较多表现离别相思、儿女情怀,却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气质风貌、艺术魅力.两者风格特征的区别,与巴蜀和江南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与花间词的综合比较,彰显出南唐词独特的审美特质:富贵典雅之致、忧患感伤之意、主观情性之美、疏朗清畅之调.南唐词艺术为北宋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是一部忧患之作,他在后序中谈到现在的社会在他的心灵九境中,属于“由观照凌虚境,而向其下之感觉互摄境,以高速的外转、下转”的过程,其后果可能会造成人类的灭亡。本文引述马克斯.舍勒与福柯的相关论述以与唐君毅相对比,指出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性,以证明唐君毅“心通九境”中的忧患意识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