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71.
民族与文化的忧患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发达国家的衰落忧患与少数民族生存忧患并存。当前,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少数民族要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步入现代化,既要自身努力,又要靠国家帮助;既需要理性帮助,又需要感情关怀。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新生代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小说的苦难与救赎之叙事模式的文本分析,阐释次仁罗布作品所体现出的关怀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世界、关注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表达其深重的民族情怀和民族文化忧患情绪的文学品格,凸显其忧深愤广的人文反思和重构,以及其作品体现出的民族化与去民族化交织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73.
李红 《齐鲁学刊》2004,(3):147-149
老舍的小说创作存在着以批判意图为支撑的"显在结构"和以本人无意流泄的市民情致为支撑的"潜在结构"两套话语系统。"显在"层面上他致力于对国事民瘼、文化人性的批判,"潜在"层面上则又对批判对象表现出一种温婉的认同。这种情感与理性、"发愤"与"发笑"之间的相互争辩和质疑彰显了老舍作品的歧义与复杂,使其具备了多重索解的内涵,也成就了老舍独步文坛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74.
白先勇的小说一向是中国当代小说研究的热点,其作品的古典情趣、现代内容、独特的手法都引起世人的关注。文章仅就其作品中的忧思意涵,结合作者身世与时代背景作拓展性叙述,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美学外的视点,并发掘出作品与时代的联系。文学作品或许不能影响时代,却可以标志时代,这是本文研究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75.
从"方言性"亦即本土文化针对性的角度观之,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学有着根本的分际.作为一种"和合美学",中国生态美学在自然观上秉持物我无分、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生命整体观".就现实起点而言,其忧患意识及人文关怀则基本呈现为一种"生存忧患",也就是对13亿国人尤其是草根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与当下生存状态的人文反思,而非西方语境中的生态忧患.  相似文献   
76.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在前期小说外向的文明批判之余,转向内心的一次心灵书写。对《梦十夜》的解读多有分歧,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有两点:一,《梦十夜》中有很多故事涉及“等待”主题;二,《梦十夜》中渗透着浓烈的死亡意识,出现诸多死亡事件和死亡场景。这两个核心主题,是早期漱石带有公共性的文明忧患意识,与其个人内在的来自生的不安与死之梦魇的幽暗意识的混合表达,二者相互交融,构成夏目漱石文学独特的幽玄特征。   相似文献   
77.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冷落和抨击之后,爱默生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和评论家开始重新解读并评价爱默生的思想及其影响.本文将以评述劳伦斯·布尔的《爱默生》为依托,结合近20年来爱默生研究的趋势和走向,分析爱默生的超民族意识、现代性忧患及哲学思辨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陈与义的心态以靖康之乱为自然分界线。前期生活在个人的生活圈内,为个人仕途的沉浮而悲喜;后期忧时悲世的同时,也有对清闲自由生活的倾慕和向往。  相似文献   
79.
结合江泽民总书记"全党同志都要增强党的意识"的讲话精神,从强化党的阶级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忧患意识等诸方面论述了在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8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对民族文化与心理的亲近与认同、对国计民生的忧患意识、对天下苍生的关怀精神这些人文精神的内涵.有了党和人民在精神上的相濡以沫,我们对实现该目标信心百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