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855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756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佛教"真实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比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更能凸现本体的超越性,对中国哲学本体论思想发展形成很大的影响.佛教的超越本体论在中国被纳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逐步中国化,沿着本根性和内在性两个方向发展.中国佛教的本体论思想为宋明理学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962.
在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外来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变革历程,是受中国皇权政治的改造日益世俗政治化。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佛教依附皇权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主,受专制皇权所直接控制支配。其二,儒佛合一,佛教接受儒家统治思想的改造而成为皇权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三,参与世俗政治,佛教表现出"辅助王化"、服务专制皇权的特殊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963.
佛教的动物权利观主要体现在戒杀、素食与放生三个方面.与其他动物权利思想相比,佛教更多地是从万物皆有佛性和性善论的角度来保护动物权利.但是佛教并不是从动物的利益、价值与感受苦乐的本体论意义上来保护动物权利,而是以为佛教徒获得转生来世善的果报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964.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早、最具藏族人独创性的教派。“宁玛”是藏语音译 ,意为“旧”。说其“旧”,是因为该派自称其所传密法为前弘期莲花生所传之教法 ,这比其他各教派密法传承要早 3 0 0年 ,故相对而言被称为“旧派”。土观大师说 :“新旧二派之说 ,乃是纯粹以密教宏传情形来划分 ,其说法颇不一致 ,最普遍的说法 ,是指以班达弥底 (念智称 )来藏以前所译续部 ,则称为旧派密咒 ;仁钦桑布译师以后所译续部 ,则称为新派密咒。”1 这段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显教不分新旧 ;二是对密教的新旧划分并非以密教的内容为标准的 ,而是以传承的…  相似文献   
965.
敦煌藏卷中的一些篇什早已被学界认定为中国白话小说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佛教与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关系甚密,笔者通过对《董永变文》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两个白话小说的细致分析,指出:佛教所带来的异域风情、佛教文学所带来的新的文体等,均对中国早期白话小说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佛教智识并举,有着智识主义的理论特征。其通过对一种特殊“智慧”(般若智慧)的追求,提供一种对生命的认知方法、解读态度和拯救手段;通过对世俗知识的摒弃而达无上圣智。佛教智识主义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智慧体操而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智识主义的人生。大乘佛教的出现,正是智识主义佛教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67.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反佛斗士 ,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却仍受佛教影响 ,其名篇《师说》就称得上是佛教文化影响和孕育的结晶 ,如文中关于教师职能救迷解惑的见解、师生关系上的平等观念、学生智慧过师的不凡识见以及他勇为人师的精神气度等 ,都闪耀着佛教思想与精神的火花与光芒  相似文献   
968.
陈明 《南亚研究》2003,(1):73-79
佛教文学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历来为治文学史者所注目。摩里制吒是印度佛教史上仅次于马鸣菩萨的作家 ,佛教赞颂文体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曾在印度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衰亡 ,他的作品在印度本土销声匿迹 ,但在印度之外的佛教世界 ,他的声名却长盛不衰。本文从出土文书的角度出发 ,着重考察了他的《四百赞》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情况 ,旨在使读者对这一印度佛教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多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69.
蒋海怒 《东南学术》2005,(5):127-130
文章对“批判佛教”思潮进行了观念史解读。批判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缘起”-“基体”的对诤,前者被解释为现代性运思方式,后者为“非现代性”思维,具体表现为“性觉”观和“如来藏”思想。“批判佛教”主旨是立足于现代性的叙事脉络对东亚传统佛教思想失语状况进行反思,并进入到日本社会领域之中,批评了“基体”说的社会取向一“日本主义”、“社会歧视”、“帝制传统”。文章最后探讨了批判佛教的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970.
侯传文 《南亚研究》2003,(1):52-57,6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陀的形象存在于佛教徒的心目中 ,也广泛存在于佛教文学艺术作品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形象的渊源、演变、内涵及人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