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61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奈达的译学思想流变过程体现了现代西方翻译学发展的脉络,也是其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其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有机地将语言学、诠释学、符号学与信息论和翻译学结合为一体,不仅为翻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得翻译学的跨学科桥梁作用更为显著(中西文化沟通、文理沟通以及人机对话等)。因此,相对于其他学派的翻译思想与理论,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是迄今最科学、最全面,前景最广阔、最富有生命力的翻译理论学说,代表着现代西方翻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2.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233.
通过对梁实秋《结婚典礼》的原文和时昭瀛先生的译文对比,运用韦努蒂和奈达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了理论,探讨了译者为解决文化差异问题采用的翻译策略。无论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译者角色都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234.
目的评价多奈哌齐对老年患者脑外伤后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老年脑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在外伤后1周内给药,在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3周和1月、3月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临床观察。结果多奈哌齐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用药后1月开始,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多奈哌齐组老年患者在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方面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提示多奈哌齐对老年患者外伤性痴呆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5.
俞曦霞 《浙江学刊》2023,(2):217-224
移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书写呈现出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新的叙事风貌,展现了不同文化博弈交融的特质,也是欧洲传统殖民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重要体现。英国移民作家、诺贝尔奖得主奈保尔和石黑一雄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奈保尔家族祖孙三代的多重移民经历促使他围绕自我探寻历史真相和殖民体系的当代烙印,体现对多元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复杂态度。石黑一雄的母国文化认同使他接纳近代日本追随西方的国家意志,西方文化的内部迁徙使石黑一雄成为当代英国作家的代表。他们的非虚构作品和反乌托邦小说丰富了全球化时代的移民文学,多元文化认同昭示了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共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6.
伊恩·班克斯是英国当代“新太空歌剧”的重要作家,致力于在科幻叙事中表达对撒切尔政府新自由主义政治的左翼批判。在其代表作“文明”系列小说中,班克斯借鉴了兴起于科幻“新浪潮”时代的“批判性乌托邦”,刻画了一个物质丰裕、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左翼乌托邦,称为“文明”,而该系列的第一部小说《腓尼基启示录》为这一乌托邦奠定了基调。借此,班克斯提出了一种“后资本主义”或然可能性,这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历史终结论”大行其道的语境下显得难能可贵。但是,文明所蕴含的左翼批判有其局限性,在乌托邦的表面下,文明在本质上更像一个哈特和奈格里所论证的“后现代帝国”。文明内部遵循“根茎式”、无中心的权力范式,很大程度上诉诸以智力与情感为基础的非物质劳动,并在与其敌人“艾迪兰”的战争中,体现了“帝国”对传统民族国家的同化和替代。  相似文献   
237.
与马克思提出的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摆脱资本对劳动的剥夺之路径不同,哈特和奈格里试图开辟出一条以“共同性”为体征的生命政治路径,设计出了以另类现代性为导向的伦理计划和政治计划,即为了打败现代性并且超越反现代性,创造出一种新的人性,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下考察劳动在与资本的对抗中何以自主创造共同财富,进而实现对资本的超越。如果说哈特和奈格里的伦理计划是“可行的”,其可行的标志是“新的人性”之诞生,那么,其政治计划则是“可能的”,其可能的前提是“民主社会”的达成。然而,这一伦理计划和政治计划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为资本主义何时终结仍然充满着悬疑,而资本的狂欢已然拉开了序幕。因此,探索共产主义的伟大工程仍然在路上。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深入发掘和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才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实现劳动对资本的超越!  相似文献   
238.
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与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基本精神相暗合。赋、役、杂税一并征收的方法与重农主义经济学家魁奈的单一税思想多有相通。以钱代役、赋役征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社会转型。张居正赋税改革的现代性意义在与西方经济学家的比较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