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9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荆糯六号”是荆州地区农科所通过辐射育种的途径育成的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1985年定名为“荆糯六号”。  相似文献   
42.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确定了联吴抗曹、兴复汉室的方针 ,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显示了孙刘联盟的生命力。但荆州的丢失和夷陵的惨败 ,既导致孙刘联盟的破坏 ,又导致诸葛亮偏师北伐的失败。在这点上 ,诸葛亮负有主要责任 ,成为他的严重失误之一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诗史上,宋诗体现出空前强烈的变革性、自立性,从而形成与传统诗风完全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与宋代文人宗派意识的确立、强化密切相关。基于宗派意识,促使不同类型的文人形成各自的群体乃至流派。从诗歌体派发展看,宋诗体派既表现出对唐诗体派的继承,更多有对唐诗体派的变革。最重要的特点是体派聚合的自觉性,更多地接近了现代文学流派的性质。正是自觉的宗派意识,促使宋诗各体派形成明确的疆域,各派别的争疆别垒,不仅强化了宋诗革新创变的本质特征,而且以一种独特的范式开启了延续千年的唐宋诗之争。  相似文献   
44.
“东林党魁”叶向高之说尚有商榷之必要。万历年间,叶向高在国本之争上确与东林党人保持了一致。但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官僚士子的意见,不能以此而确定时向高是东林党人,尚需考察两者在其他政务上观点之异同。事实上,入阁前之叶氏与东林党人的政治观点尚多一致,但人周后,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其与东林党人的分歧日趋明显。尤其天启年间,就宦官专权与辽东军事问题,叶向高却极力斡旋于包括东林党在内的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成为中庸调和派的代表。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他同情东林党人,但就实质而言,他并非一位东林党人,更不是“东林党魁”了。  相似文献   
45.
赵泉民 《天府新论》2007,16(5):47-51
"自治化"与"行政化"是合作事业推进中两条相异的路径。前者是一种社会"自组织"行为,由民众主导"自下而上"展延,更能体现合作经济的本质;后者则是借用行政力量"自上而下"进行,易使合作社"异化"。20世纪中国乡村合作事业推进中两条路线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外化出了人们对合作经济进行中政府角色及行政力量参与程度等一些实质性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6.
古城荆州行     
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荆州古城遐迩闻名,仰慕之情难以抑止,遂趁游长江三峡之机,顺道东下,一睹荆州古城风采。  相似文献   
47.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江陵城作为荆楚地区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梁元帝时期以前的江陵城,在文献中往往被称为“荆州城”、“南郡城”,弄清它们与江陵城之间的关系,确证其所指,以及区别其异同,不仅是研究江陵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而且可以加深对发展中的江陵城的认识。  相似文献   
48.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古今学者对"争鸣"格局的学术梳理,凸显了先秦诸子思想之间的差异和分歧.然而,差异与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在基本政治价值及救世情怀层面的共识.传统的"儒法之争"思路,无法准确揭示儒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共识"研究视野的先秦诸子研究,差异与分歧只是在共同思想底色上或浓或淡、或双色或单色的区别,是在共同政治价值基础上体现的各自侧重点之差异,而非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49.
中国礼仪之争对中国天主教传教史影响深远。通过研究来华的虔劳会会士马国贤在中国礼仪之争中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天主教各派在此一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同。中国礼仪之争也表明中西文化的认同是何等的艰难。  相似文献   
50.
特质与情境之争与自我观密切相关。传统心理学假定自我是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则行为是由特质决定的;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的,则行为由情境决定。叙事心理学认为生活故事形成并建构了一个人的自我与人格,故事为一个人的自我提供了特质与情境的统一。叙事心理学将叙事思维引入心理学,用生活故事架起了一座连接特质与自我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