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1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92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中国礼仪之争对中国天主教传教史影响深远。通过研究来华的虔劳会会士马国贤在中国礼仪之争中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天主教各派在此一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同。中国礼仪之争也表明中西文化的认同是何等的艰难。  相似文献   
52.
特质与情境之争与自我观密切相关。传统心理学假定自我是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则行为是由特质决定的;社会建构论认为自我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的,则行为由情境决定。叙事心理学认为生活故事形成并建构了一个人的自我与人格,故事为一个人的自我提供了特质与情境的统一。叙事心理学将叙事思维引入心理学,用生活故事架起了一座连接特质与自我的桥梁。  相似文献   
53.
刘歆及其父亲刘向通过校理国家藏书,为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从当时的学术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刘歆校理图书、编撰目录等工作与古文经地位的确立、古文经的发展的关系,来确定刘歆校书对古文经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4.
以往的疫情报告表明,小规模养殖方式的存在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根源。如何对小规模养殖方式实施监督是重建整个疫情规训设置的重中之重。然而,调查表明,现有疫情规训机制是基于现代养殖场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的,不论“知识-权力”设置,还是管理技术都难以对小规模养殖方式和散养方式实施有效监管。而且,在整个乡村,盛行着工业化养殖文化(现代养殖文化)和有机养殖文化(传统养殖文化)的话语权之争。因此,为了应对碎片化风险管理现状,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知识-权力”设置,而且需要重新定义工业化养殖文化,以克服现有“混杂性”小规模养殖方式的诟病,真正建立有效的疫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盛唐大V     
在科举考试出现之前,寒门学子想要咸鱼翻身跻身上流社会,比登天还难。文青们想要成为大V,又不能挤科举的独木桥,就要找各种关系门路,那时候叫干谒。新人拜码头、求关注,大V一句话,胜读10年书。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会顾况,一开始大佬  相似文献   
56.
隋初太子废立之争,在传统研究视角中是一个历史课题,本篇则尝试由文化伦理角度对此问题再作一剖析。太子杨勇因德行不检而遭黜,晋王杨广却矫言饰行,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获取了皇位继承权。德行问题是封建社会皇位之争中惯用的藉口,在隋朝则因其深刻的政治文化背景而颇具特殊性。  相似文献   
57.
作为明末清初天主教来华暨中西文化首次实质性相遇的"第一接触点",利玛窦的译名政策受到中国奉教士人的拥护.从文化互释的角度来看,利玛窦与中国信徒之间关于译名政策的高度默契是以彼此对对方的误读和对自己文化的调适为基础的.该政策最终的成与败提示我们:异质文化间的对话与交融必须在一定限度内进行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58.
1936-1937年发生的梁宗岱与梁实秋关于"象征主义"的论争,一直未引起学界太多的注意,而在颇为复杂的"二梁之争"背后,实是两位学者因不同的学理渊源所引发的一次诗学问题的交锋。梁实秋古典主义的伦理人性诗学观和梁宗岱象征主义的纯诗论诗学观是他们论争发生的根源所在。论争对中国象征主义诗学观念的建构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9.
从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在东北亚地区相继发生高句丽、渤海"结援"日本的历史事件.日本则趁机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武装干涉,造成东北亚的动荡,妄图改变东北亚政治格局.高句丽引狼入室,未能挽救自身灭亡.渤海初期与唐王朝发生矛盾,曾"结援"日本,但在唐玄宗的政治对话之下,很快得到化解.终渤海之世,渤海与日本一直存在"国书之争"--日本把高句丽、渤海视为朝贡国,渤海始终不接受,不承认.高句丽、渤海"结援"日本和日本趁机称霸东北亚,给予我们很多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0.
历史上佛经翻译活动中出现的"文质之争"就表象而言,是关于如何译经的方法论之争,但从实质来看却是中国古代诗学延伸至佛经翻译领域的表现,故其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诗学之特点,蕴含深邃的中国文学之道和伦理思想。阐释这两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完整解读"文质之争"这一存在背后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