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弼自然观是魏晋玄学自然观发展的重要阶段。王弼认为,自然界有一个开始的阶段, 它是从“无”开始的。“无”不但是自然的始基,也是自然的本体。在“无”的支持下,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与演化,都表现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圣人是人类的最高代表,是自然之道在人类中的体现者,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表现为圣人与“无”的合一。  相似文献   
52.
以俄苏"同路人"文学和上海左翼文艺运动为背景,瞿秋白对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历史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鲁迅去世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背景上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瞿秋白和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地位所作的结论代表了鲁迅思想研究的不同阶段。梳理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向"圣人"的历史移位与归位,并重新思考"同路人"在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将丰富和充实"鲁迅本体"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世说新语》中的《伤逝》篇全写魏晋名士对死者的哀悼和恸哭。从《伤逝》篇及其它的感伤故事可以看出:魏晋士人不仅以有情、重情、钟情为人格理想,而且竭力追求情感表达的自然与真诚。魏晋士人情感价值的选择与建构是在无情现实的基础上,经由无数情感的冲突,在玄学的观照下形成的,是对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54.
李华华 《船山学刊》2005,(2):103-105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在<老子>中,"圣人"、"有道者"、"善为道者"、"君子"、"大丈夫"等,对道都有深切体悟.他们在内心不懈地追求道;在个人修养上不断地体验道;在社会中力所能及地践行道,实际上构成了守道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使老子不可言说之"道"显得更加真切和丰满,对人们的精神提升产生无止境的引导作用,对它们的解读,于古于今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研究《老子》通行本第三章对掌握老子政治思想及其圣人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常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全章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圣人之治"的核心。该章阐述"圣人之治",始于"不尚贤",终于"无不治"。"不尚贤"与使民无知有关,"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与使民无欲有关。圣人之治除了有"虚其心"、"弱其志"的一面外,还有"实其腹"、"强其骨"的另一面。老子所谓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圣人以其愚而使民愚,而这与让民众保持在素朴状态中有关系。他主张用"为无为"这种积极的"无为"来实现"无不治"的目标,即圣人以其"治己"而使民众普遍"治己"。  相似文献   
56.
郭象将性分的观念与无为的义理相结合,将无为阐释为顺性而为,表现在政治上即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但无为政治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圣人之力.郭象将无为贞定于性分,实上通于其适性逍遥的理论,并试图由此达致人的自由的实现,使无为从老庄超越的境界形态转化为现实的实然形态.郭象的无为政治观是道家无为思想的重大转折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57.
申绪璐  尹美丽 《理论界》2010,(2):152-153
王亦大抑或人亦大,是《道德经》第25章的一个主要问题。对该问题的辨析除了依据出土文献材料之外,还应返回《道德经》本身的义理脉络。本文通过对《道德经》中王字、人字等相关概念的梳理,认为人亦大不切合《道德经》本身的义理脉络。通过对圣人与侯王二者的关系进行考察,本文认为侯王不仅指现实的当政者,同时包含了以圣人的原则实行无为而治的内在要求。由此本文认为王亦大更切合《道德经》文本的内在义理。  相似文献   
58.
王阳明恶的论说主要见于"语录"与"公移"两种文本,前者属于恶的形上论说,后者属于恶的社会性论说.这两种恶的论说的差异,也反映了儒学在修己与治人的微妙差异.  相似文献   
59.
圣人和贤人都是孟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当圣王政治变成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世袭君主政治成为现实时,为了在圣王缺位的情况下继续追求仁道社会的伟大理想,必须让一批仰慕仁道的贤人参与政治以辅助君主主持政局乃至管理整个社会,即用贤人政治来克服君主政治的缺陷.圣王理想和贤人政治在制约现世君主方面,有其不可小觑的相互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60.
论“道生法”的法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法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在战国中期的黄老学那里结合起来,出现了以道论法的思潮,集中表现为"道生法"命题的提出。在"道生法"命题中,道为法的本体,是法产生、存在的依据;法是道的显现,必须在道的原则下运行,法目的是使人与万物归于道,道和法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作为执道者的圣王是道与法的中介,是现实的立法者,必须受到道和法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