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圣人人格表现为:无私公正,忧民爱民,随和包容,戒满戒盈,节俭清廉,博爱柔慈,宽容谦下,与时俱化.传承与发展:主持公道,秉公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宽容是一种境界,谦虚谨慎使人兼听则明;与时俱进,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72.
王鹏  谭燕妮 《理论界》2013,(5):152-154
荀子的圣人观包括:(1)圣人的“材性知能”与普通人并无二致,圣人所以异于常人之处在于其能“积”、“伪”。(2)圣人的核心特质是“知通统类”,表现为熟稔礼法典制及其蕴含的原则,同时还集真善美于一身。(3)缘于“圣人”、“君”、“师”的统一,圣人的功化表现为制礼义、行教化和施刑政。  相似文献   
73.
康熙朝儒林著名学者、儒坛巨匠李 ,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功绩卓著。其政治思想的闪光点是 :阐扬修齐治平之学、明体适用之学、重民养民之策。他认为君上能正确理解与运用“正学”为其施政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4.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相似文献   
75.
面孔     
《东西南北》2011,(15):8-8
潘基文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潘基文在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后的就职宣誓中,援引了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这句话。他说,要运用这种不朽的智慧,在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找到行动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6.
中国圣人神话原型新考——兼论作为国教的玉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一个以玉为神圣的大传统。玉在史前宗教时代,就象征着永生。这个符号体系比文字书写传统深远得多。在中国本土宗教和神话里,第一关键词不是"神",而是"圣"。儒家建构的圣人崇拜,成为中国最大的神话。圣人以玉器为符号标志,由此线索入手,可以将儒家背后失落已久的传统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77.
程颢和程颐直承孔孟为己之学,成为真正以人文世界为主体、道德修养工夫为主导的先驱者。二程认为,通过涵养省察可以掌握圣人之道,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优入圣域并获得内心快乐。立基于此,二程的文艺观念着眼于"有德者必有言"的儒家先训,又以"学以至圣人之道"为宗旨,重在体味和涵泳,最后的归宿是人的诗化。二程有意忽略或排斥文艺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提供一种道德诗学的发展方向:突出文艺本身的现实取向和人文理性,展现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立思考,在涵泳天道、体察性理的过程中表达淑世情怀。  相似文献   
78.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认识论有一个从认识外在事物转向认识圣人所制“名号”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把认识论从属于政治学,强调以“名分”治国。董仲舒的很多政治、伦理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学,但他在解释先秦儒家典籍时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解释方法去发掘原典中的“微言大义”,实现了传统思想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79.
石磊 《船山学刊》2012,(1):79-82
传统对生知的解读忽视了儒家的信仰维度,没有充分揭示生知的内涵。生知与儒家的圣人信仰和天道信仰密不可分。生知、学知的划分表面上是区分认知资质,实质上是以先天离天道的远近来确立圣人的神圣级别,而生知之圣在这个阶位体系中居于顶端,具有最高权威和神圣性。生知与性善论之间存在必然关联,在荀子性恶观和天人相分的背景下,只能产生圣人学知的观念。  相似文献   
80.
北宋张载,以其天地人三才通贯为一的宏大视域,重建了易学的话语系统,推出了横渠易学.借助于《易》,人们应领会到圣人之《易》、天易、宇宙大家庭之易与由我书写之《易》四重“易”的厚重底蕴.圣人之《易》,即经典文本《周易》经传,它涵括后三重“易”.天易,即造化本身,据之可探究性命的奥秘.宇宙大家庭之易,昭示因性命赋予与禀受的关系,大千世界事物间,所具有的内在深层大宇宙亲缘.由我书写之《易》,即直面宇宙大家庭,基于自身对三才中“人”的直接承当,以己独特人生历程为活生生符号文字而书写成的《易》.易学由此得以深化.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士人当仁不让于圣贤与王者的生命主体精神,这正可成为当今民族复兴的莫大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