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期以来,人们对<哦,香雪>理解和接受,都是建立在小说唯美的风格和宏大历史叙事的价值取向上,而小说所揭示的文明的悖论及其反现代性的因素,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所谓的香雪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对行将逝去的纯朴的乡村文化的担忧,都是建构在对于现代性认同的基础上的同一种话语.香雪由于一个铅笔盒开始的奇异旅行,是对采自文明的暴力的拒斥与反抗,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坚守与维护!如果说香雪们的行为是对现代性的向往与认同,那么,这也是一种始于反抗的无奈认同.  相似文献   
72.
<田七郎>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名篇,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它赞颂了田七郎、武承休之间同休戚、共患难的朋友之谊.田七郎、武承休是普普通通的人,具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他们的友谊也就有着令人遗憾的不完美性,因此,也就更具有普遍性.<丹青副>是刘清韵根据<田七郎>改编创作的传奇剧本,与<田七郎>相比,它的人物增多了,主要人物的性格更丰满了,场面气魄更宏大了.  相似文献   
73.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重构宏大叙事、追求史诗品格的倾向。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宏大叙事的重新审视与认知、史诗性内涵的重新诠释与追求、中国经验的想象与阐释等方面,论述了长篇小说重构宏大叙事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以及在重构中对传统宏大叙事的丰富、发展和创新。认为这种回归与超越,既彰显了作为文学遗产的宏大叙事在当下仍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又展示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积极建构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民族叙事伦理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7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际差别”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在新时期50、60和70年代出生的三个重要作家群中。他们不仅在叙事内容上表现为宏大叙事和使命意识的不断弱化、个人化意愿的不断增强;还在叙事形式上体现为或崇尚写实风格,或追求现代手法,或迷恋于碎片化细节等不同的审美特质,同时也折射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种代际差别实际隐含了不同历史文化语境和成长记忆对人类精神的潜在规约。代际差别虽然是多元文学格局的一种表现,但是,如何加强代际间的精神交流,有效克服代际内部各自的局限性,同样是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5.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与策略,凭借对革命历史的“在场性”叙述与革命英雄的“人性化”塑造,完成了对先前剧目题旨内容趋同现象与排演模式固化问题的突破。这些基于“人文立场”与“微观视角”的创新对今后同类题材话剧的创排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纪之交,中国20世纪小说疯癫叙事文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皆隐秘漫溢出特殊的历史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疯癫叙事踯躅于对历史的建构、置疑与重构之间,某种意义上,疯癫叙事是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与参照。90年代以前,疯癫叙事致力于挑战同时期文学实践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与宏大;世纪之交,疯癫叙事在浓郁的历史虚无主义氛围中,展现出对虚无主义历史意识的审视与过往历史话语价值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77.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方法之于文学艺术的介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初探性、实验性。在此,试图通过大数据方法观察百年中国乡村历史的大变迁,努力以大数据方法与中国经验观察、解决中国问题,探索中国乡村发展道路,以土地为核心重构中国地方史,在“史”的维度上深度思考中国乡村问题。  相似文献   
78.
詹伟锋 《安家》2007,(1):113-114
处在一个濒临转折的多事之秋,商业地产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气象,喜忧参半,或者前景诱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或者满城尽吹限外风;商业也疯狂,或者理性归来;寒意来袭,或者这个季节不太冷;沉默,或者爆发;宏大,或者渺小;消极,或者激越……究竟有哪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79.
哲学和文学的恩恩怨怨是一个大得没有边际的话题。但是如果这个“宏大叙事”竞也容人扯上两句的话,那么我想我该是个合适的人选。别的不说,自从恢复高考、告别修地球的日子之后,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读上去,我都是在中文系里拿的学位。我那差不多是20年的工作经历,算起来侍奉文学和哲学的时光也几乎是一半对一半。一开始我架不住回归故乡的诱惑,辞别文学院到一家社科院的哲学所去上班,久而久之熏陶下来,有一阵我认为自己当仁不让就是一个哲学家。但是,后来事情却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80.
邵燕祥的新诗创作具有明显的"宏大叙事"的"时代"特征.这种"宏大叙事"在其创作早期主要表现为"为政治服务",被政治权力所限定和本质化了的"革命叙事",在后期则体现了向个体主体意识苏醒和突破思想禁锢的"启蒙叙事"的转变,创作者启蒙意识的增强也使得诗歌的这种"宏大叙事"本身面临诘难并走向了解体和停滞.纵观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可以看到一名知识分子被时代潮流裹挟而下以及个人主体挣扎、觉醒、挣脱的悲剧性的"找灵魂"过程,这其中包含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