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何何 《山西老年》2008,(11):34-34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翡翠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而玉器也成了收藏的新宠。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玉的体裁当中,大多有明确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2.
    
韩菁 《百姓生活》2013,(3):16-16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淡”,拆字却是“一水傍二火”,自然天成、相依相偎。这是何种意境,何等气度,寓意深刻.意蕴悠长。自古文人似乎对“淡”,向来情有独钟。菊,便是绝佳的寄予。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典雅》中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菊之淡,与人之淡,相喻相通。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淡泊明志,活出真我。  相似文献   
133.
《当代老年》2013,(2):4-4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从圈椅于鹿角椅形制的相似处;皇太极制作鹿角椅的缘由;鹿文化的寓意来分析清朝"特产"鹿角椅审美特征,以及鹿角椅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其皇家御用宝座的高贵典范.  相似文献   
135.
在一次“如何保持我党纯洁性”的党课大讨论中,一位退休老干部结合自己在职时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实际有感而发:“要保持党的纯洁性,每个党员必须做一滴洁净的清水。”这位老党员的话语,深入浅出,朴实无华,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6.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弗兰纳里·奥康纳创作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她的作品不仅成功地揭示了生活的底蕴, 而且具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和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针对这一特点,从背景象征、事物象征、名字象征和行为象征4 方面探讨绝妙、新奇而深邃的象征在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预示故事结局和人物命运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7.
韩青 《社区》2012,(2):23-23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曾劝别人不要摘路边的李子。长在路边的李树结了又多又好的果子,却没有被别人采摘。那果子肯定是苦的。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如今旧事重提,不是言其寓意,而是想起了那棵李树下的路,肯定有很多人走过,也肯定都失望过——因为那李子是苦的。因此要想摘到甜李子,就必须另寻他路。  相似文献   
138.
流年 《人才瞭望》2013,(1):51-51
唐诗中凡有“鸡”的诗句,往往都有特定的含义,下述几种类型。讽刺朝政:杜荀鹤以“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两句诗,讽喻唐朝藩镇之乱后,乡村毫无生气的荒凉景象。  相似文献   
139.
《金色年华》2013,(10):59-59
临近中秋节了,临街的铺面纷纷摆出了卖月饼的架子,不论是路上脚步匆匆的行人、排队挤公车的上班一族,还是骑着电动车的小情侣,不少人手里都提着一两盒寓意中秋到来的月饼,特别是有车一族,有的更是装满了尾箱,忙着给亲朋好友送礼……且不管别人怎么说现在的中秋送月饼已经变了味,但我喜欢这种过节的氛围,享受着中国传统的人情  相似文献   
140.
桃花源辨疑     
朱立新 《社科纵横》2013,(12):85-88
本文梳理了历代诗话、笔记中对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中桃花源的探讨,概括出仙界说、寓意说、纪实说三种主要的看法,并一一作了辨析,指出这三者实际上并不矛盾,陶渊明对桃花源的描述是纪实成分、仙话结构和理想寄托的结合体,并由此给后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留下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