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06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21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1822篇
社会学   24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凝视本是出境旅游者的基本欲望,但基于资本、权力而来的霸权凝视容易导致主客双方的文化阻隔和疏离。对话是处于同一理解平面和交流规则的沟通方式,具有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主客对话能在出境旅游主客两端形成"我—你"或"你—我"的和谐关系框架。凝视转向对话,更有利于主客双方正视差异、培育共识,实现双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共生与共进。  相似文献   
22.
较之其早期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戴维森在20世纪90年代构建的后期意义理论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不是对其早期意义理论所做的无关宏旨的修补,而是体现了完全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形态。对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戴维森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哲学的动态发展也不无裨益。戴维森通过引入解释者这一要素将解释活动置于解释者、说话者以及共同世界三者的互动关系之中。戴维森所构建的人—他人—世界三元互动的三角测量解释模式,旨在表明语言理解依赖主体间的语言交流互动,意义不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交流互动的产物,是解释行动的结果。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拒斥语言交流和意义的约定论,强调语言理解的主体间性,彰显对话性和动态生成性,蕴含了对话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3.
单一的认识关系已无法涵盖新时代下日益复杂的师生关系,对此进行重构已势在必行,我们要摒弃知识授受的师生关系,确立平等对话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间交往的畅通和对话的高质有效。  相似文献   
24.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企图在更为广阔和统一的思想语境里对话性地诠释巴赫金思想的精髓。多样性的巴赫金思想并非散沙一盘,对话理论及其人文精神是它的精髓。巴赫金终生徜徉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诗学各人文学科领域,而其中心工作就是建构自身的对话理论,他以之贯串于所有的人文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中,而人文精神是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体现出的核心精神,对话理论在其根底上是关于人的理论,是巴赫金终生为人而斗争的理论结晶,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它以人为对象,关心人的主体建构,关心人的存在和命运,关心人的平等和自由。就诗学来说,巴赫金的杰出之处在于,在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文化语境里,他既能以复调小说理论这种对话理论的变体来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形式,又能在这种形式的阐释里以自己的人文精神深刻地理解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5.
民间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展现了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正统文化和异端文化交往和对话的不同特征,为文明交往和文明对话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6.
取乐意识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戏曲自其产生之初便与喜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凸显出强烈的取乐意识。戏曲中的喜剧,无论是以讽刺为主的作品,还是以娱乐调笑为目的的作品,诙谐机智、调笑取乐都是极其活跃的审美因素,富于取乐意识。戏曲中的悲剧,往往不是一悲到底,悲中有喜,悲喜交融,表现出喜剧性的取乐意识。“乐感文化”、民间立场、娱乐需要等因素是形成中国古典戏曲取乐意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林纾是中国近代译介外国文学的先行者,他以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转型与重构。林译小说所体现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民族文化立场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28.
《聊斋志异》对于物际生态有着理想化的展现,但现实中我们应拒绝生态完美主义的诱惑。小说中人与自然物奇异的对话无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对话理应被界定在良性的范围之内。幻化的笔法,使小说中的自然物得以获得其生态主体性,这对于当今生态文化之建构,无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9.
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法,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改造,体现了本体论内在逻辑的展开和揭示。他恢复黑格尔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根基处的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纠正对辩证法进行扭曲的经验主义、修正主义传统。卢卡奇所做的工作亦是将黑格尔与马克思放在一个发展的平台上进行对话,其实质仍是独立自主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0.
王齐洲 《江海学刊》2007,(3):167-173
刘知几从史体的角度区分六家二体和偏记小说,并将小说分为十类,继承的是六朝以来的小说观念;胡应麟从目录学入手,更定九流,将子部小说分为六类.他们的小说分类所关注的都是传统小说,而对新兴小说文体较少关注.刘用史学家的眼光从史料学的角度切入来分析小说,其要害在于分析这些小说能够为"勒成删定"的典范史书发挥怎样的作用,故其对小说作品的评价始终紧扣真实和雅正这两大史学要素;胡则用文学家的眼光从诸子学的角度切入来分析小说,其要害在于分析诸子流变对小说文体风格的影响,故其对小说作品的分析多集中在语言与词章这些写作要素.刘虽是史学家,但他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却较少历史发展的眼光;胡虽是文学家,而他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则更具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