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5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246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艾略特影响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思想,主要是诗的非个性论和形式论。这两个文学思想的来源,可以通过济慈的文学思想而追溯到康德美学的形式论。此外,这两个文学思想还受过其他诗人和文论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王威 《现代交际》2007,(12):35-35
楼观派奉老子、尹喜为祖师,主要传习三洞经典。其道法受南方上清、灵宝派影响,杂采众家之长,对诵经思神、行气咽液、炼丹服饵、符箓斋醮等方术皆兼而行之。该派还力主老子化胡之说,常与佛教发生论争。这一日,楼观派掌教张角站在终南山上,上观天象,俯察地理,肚子咕嘟一响,把周围的弟子们都吓坏了,以为师尊放屁,然后大家又笑眯眯的看了各自一  相似文献   
63.
"英美派",系指南京国民党政权内部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派别,因其在内政外交特别是外交上带有明显的亲英美倾向,故名.尽管"英美派"人数众多,职业多样,且政见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在个人经历外交设想、政治理想和经济主张等方面仍具有比较明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4.
孙原湘为性灵派主将袁枚大弟子,性灵派的重要成员。其诗学观不仅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内涵,而且予以深化,堪称是性灵派之功臣。其诗歌创作亦抒写真性情,表现个性,具有性灵诗的审美特征;但却丧失了前辈讽谕社会的批判意识,又浪使才情于艳诗,不乏过失,实乃性灵派走向衰败的一个中介人物  相似文献   
6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口译作为重要的交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口译教师,应该加强对口译理论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口译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6.
广告翻译有其内在特点和规律,然而传统的等值论指导广告翻译却存在诸多缺陷.用德国功能派译论来指导广告翻译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广告翻译应采用功能性策略和方法,即以目标语言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可能的翻译方法和文本处理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告译文预期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67.
明末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诗论中多有以禅论诗的现象,而学界一般认为两人的诗禅理论源于南宋严羽,然而此论实有可商之处。钟惺、谭元春诗论中所谓的“冥悟”或“静悟”,其禅学渊源出于曹洞宗默照禅,与严羽“妙悟说”主临济而下曹洞正成相反;而其目的,一在反对江西诗派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一在矫正公安派的“矜其小慧,破律而坏度”,两者持论虽近却殊途异道。故不可以说竟陵以此继承沧浪,不可以说钟谭所论之“悟”来源于严羽。  相似文献   
68.
69.
张卫东 《中州学刊》2007,(6):163-166
唐代有"吏治派"官员,出现了许多"吏道明敏"的人才。在唐代,"吏道"的主要涵义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其二,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其三,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其四,熟悉法律,善于断案。"吏道"是一种综合政务能力。  相似文献   
70.
学衡派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处在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大背景之下的学衡派学术立场和学术动向进行了总体考察 ,指出学衡派一方面仍坚持传统学术学以载道的主旨 ,但他们学术实践显然不囿于此 ,他们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坚持客观的态度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研究范式上 ,也接受了分科研究等现代学术的研究模式 ;同时 ,他们努力传播西学 ,是一些现代学术学科的奠基人。这一切都表明 ,学衡派是中国现代学术建立过程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对中国学术的现代转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