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魏晋玄学与左思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魏晋玄学的角度对左思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文章通过对当时哲学思潮、政治状况、社会风尚等方面所作的综合性考察,揭示了左思思想由儒而玄的演变轨迹,指明左思思想早期以儒家为主,追求功名,后来受玄学思潮影响,转而崇尚自然和追求个体自由的心路历程。本文将左思与阮籍、陶渊明相比较,对左思的思想、人格及诗歌风貌加以深入探讨,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及诗歌风格变化的内在因由  相似文献   
32.
寒士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士文学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渐渐兴盛,至元明时期,戏曲、小说成为时代文学的主导力量.西晋左思的人生、创作等方面特征明显,富有代表性,且生活年代早,堪称寒士文学的一类范型作家.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特征、人生境遇、个性特征、诗文主题与形式等方面,多纬度分析左思“壮而不悲”、豁达从容、进退自如、远祸全身的范型特征,探讨古代左思型寒士“以文鸣世”的生存样态,对厘清古代寒士文学的源流范式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3.
《诗品》“晋记室左思”条中“文”指左思的五言诗;“典”不是今人所谓的典故,而是指一种重在表情达意,适度加以藻饰,既不轻靡也不朴野的语言风格;“怨”突出了左思诗歌的感情特质,是缘事而发的哀怨之情;“精切”应作“情切”,即感情深切之意;“讽喻”指用适度修饰的文辞表达愤世之情。袁著《中国文学史》对这段文字的解释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34.
刘学柱 《现代交际》2003,(10):20-20
西晋左思貌丑口讷,但自小爱好文赋,常常诵读汉代文学家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在颂读中,他感到这两篇赋虽然文字典雅、气魄宏大,但藻饰过甚、夸张失实,所以他想写一篇《三都赋》。谁知消息传出以后,却遭到别人的讥笑。当时闻名遐尔的文学家陆机在写给其弟陆云的信中说:这里有个粗鄙的人,居然想作《三都赋》,等他写好了,拿来盖酒坛子吧! 陆机的讥诮,对雄心勃勃的左思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毕竟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小字辈”,一个是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生活中,同类的情形并不鲜见,那么,当你遭遇权威的否定时,该怎么办呢? 一、重新审视自我  相似文献   
35.
陆机乐府诗入洛前后是分水岭,二者艺术成就相差十分悬殊,决不能以一种评价概括之。入洛前乐府诗,黄子云的贬辞是合适的;而入洛后乐府诗,刘熙载之称许可谓至评。《闲居赋》不是矫情枉饰之作-它毕竟答合潘岳当时当地特定的心理;也并非“高情千古”之文-元好问不过是使用了诗歌的夸张手法;因而,《闲居赋》非但证明不了“文不如其人”,反而是“文如其人”之实据。左思之诗,真正全面继承者是刘琨,今天,我们根据自己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审美眼光、鉴赏趣味,将左思、陶渊明这诗推到当时最高地位,这是我们的需要,无疑完全正确;而当时人将它们置于曹植、陆机、谢灵运之下,也完全正确,因为在基本点上今天与当时并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6.
钱志熙在<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中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其晚年退居宜春里的回忆之作.但<咏史>八首复杂的思想、中古诗人诗句的对比、<咏史>的流传都说明左思的<咏史>诗并非晚年回忆之作.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社会学、美学等多种剖析方法入手,论述了左思咏史诗的精神实质及“左思风力”的内在意蕴,指出左思咏史诗涵概了西晋社会和中国文人崇尚人格完善的审美心态,并据此认为左思咏史诗具有独特深厚的社会内容,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也是作者自我心灵历程、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而具有典型性、永久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则积淀了整个中华民族道德、心理及审美因素,能唤起后代读者对人性的赞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间恶势力的憎恨和抨击。尔后,在分述其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将其放在诗歌发展史的范畴之内,全面公允地界定了左思咏史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