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51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448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巴饶"是佤族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支系,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言之,萌芽于西汉,最终于明清之际形成,是佤族社会受自然和外部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殊社会群体,其崛起特殊,构成复杂,分化缓慢,涉足范围广阔,社会影响深远.这个社会群体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的政局和乡土社会的变迁,而且不断地瓦解着晚清的国家政权,影响着清政府各种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汉学与宋学之争是清代特有的学术现象。在晚清,随着宋学的"复兴"改变了以前汉宋对峙的格局,出现了有利于宋学的变化。方东树等一派宋学家挺身而辟汉学,汉宋之争再起硝烟。然而,晚清的汉宋之争没有演化成旷日持久的对垒,最终被调和汉宋的潮流所取代。从"鼎峙"到"合流",是汉宋学之离合交融在晚清经历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者之一伊里布(1772——1843年),本是满洲镶黄旗人,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作为朝廷钦差与时任两江总督和英国人谈判订约,因此一直为世人所唾骂。  相似文献   
15.
研究青年胡适留美七年 (1910 - 1917)的思想草创 ,“回到现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关注他声名鹊起的论辩演讲。从留学前期的热衷政治 ,到后期以及五四期间的选择文学 ,青年胡适走的路看似跨度挺大 ,其实这与他在青年留学生圈子锻炼的论辩演讲息息相关。而且 ,论辩演讲还促成了他“研究研究”的学术习惯 ,这就自然而然带动和丰富了青年胡适考据实证的训练 ,甚至促使其投身到具体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5高峰山     
高峰山位于蓬溪县北二十五公里,海拔547米,有“川中第一峰”的说法。此地是得天独厚的灵岳福池,曾是以道为主,兼儒、佛文化的送佛场,今是龙门正宗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国民政府众多元老崇敬的宝刹,受国内十八行省朝拜的玄都。  相似文献   
17.
18.
晚清民初在西方文化与科学的译介和传播方面,苏籍译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具有家国天下的胸怀,为拯救民族危难、改善社会民生、启迪民智寻找良方.他们立志翻译事业,译笔间传达出对民族兴衰成败的使命感.基于史料的爬梳与总结,聚焦晚清民初时期典型的苏籍译家的译事、译著,审视他们的翻译贡献,并从地域人文传统的视角进一步窥探苏籍译家群生发的地域缘由.  相似文献   
19.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葛兆光 《文史哲》2021,(3):5-11+252
中国传统史学中有关世界的认识变化非常值得注意。从公元前2世纪的《史记》以来,中国就形成了"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世界观念。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曾有过三次虽然可能却终未实现的改变契机,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中叶西潮东渐之后,这一观念才出现根本动摇,新的世界观念终于成为常识并进入教科书,取代了传统的世界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