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81.
草原情深     
王忠范 《老年世界》2011,(19):21-21
天快亮的时候,我又梦见了图日根阿爸。我跟他赛马,一扬鞭他的马就箭一样地射了出去,我怎么也追不上,喊还喊不出来,一着急,醒了。  相似文献   
282.
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是辽代新建城市的集中地,受契丹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草原地区的城市群体呈现出了一定特点:一是以移民城市居多;二是主要建于与契丹民族历史文化有关的地方;三是主要分布于东南方;四是格局上分别以上京和中京为中心,其他州城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28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对于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论文侧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以及当地政府对生态移民政策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层探讨.本文尝试以应用人类学的视野来对上述种种现象加以解读,深层分析政策性的生态移民活动对移民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84.
呼伦贝尔的秋天,给人一种诗意的静。车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驰,映入车窗和眼帘的景色,仿佛与我似曾相识。敕勒平川上,那片海,让我仿佛融入了另一种的境界:我若风,风若我。那是北方的歌谣吧。湛蓝色的天空,和大海一样的颜色,给人一种遐想,一种简单的心情。天空下的白云、蛮荒的山以及被秋风吹黄的野草、  相似文献   
285.
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是辽代新建城市的集中地,受契丹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草原地区的城市群体呈现出了一定特点:一是以移民城市居多;二是主要建于与契丹民族历史文化有关的地方;三是主要分布于东南方;四是格局上分别以上京和中京为中心,其他州城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286.
李树榕 《阴山学刊》2007,20(4):27-30
"草原情结"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种强烈的带有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的"文化认同"。里快的长篇新作《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通过草原英雄的倾心打造,草原文明的自觉认同,草原景观的审美再现,草原风俗的历史回顾,草原民族的心理展示,呈现出挑战自我的文学勇气和文化自觉,更重要的是在表现"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的草原文化精髓时,讴歌了坚持正义的"大原则"、天人合一的"大秩序",以及草原文化充分的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延展性和鲜明的时代针对性。  相似文献   
287.
对草原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发了草原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希望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影响草原旅游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草原旅游景观质量、旅游客源市场、交通条件、空间集聚与竞争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组合条件、社会文化风情、生态环境条件、地理环境背景和决策者行为,等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对草原旅游开发选址和草原旅游发展特色产生影响来共同决定草原旅游发展的成功与否,只有充分认识到草原旅游发展中各影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扬长避短,合理进行草原旅游开发,制定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288.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2007,20(4):31-34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9.
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桂英 《天府新论》2006,(1):119-122
一、关于草原文化文化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结成的关系为各种文化形成各自的特点提供了外部条件,各种文化也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曾提出了文化形成的“挑战与应战”这一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290.
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是传统草原畜牧业向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升级和进化的最有效的途径。走产业化道路,就会给我国草原畜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所以,对草原畜牧业产业化研究及其实施,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