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中文信息》2006,(8):40-45
这是一个人间与仙境相交融的地方,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他们终年放牧生活,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每年春天至中秋时节,百花争艳斗奇,赶趟似的登上这个广袤的绚美舞态,尽显风姿,一花一月成为草原的主弦,这里先后开出黄、白、粉红、蓝、淡黄等不同颜色的野花。  相似文献   
302.
sprain 《中文信息》2006,(4):44-49
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际……,所有的词汇都堆砌在一起引诱我,因为花开正茂的草原,因为有一个美丽名字的花湖,吸引我们三个人开了一辆奥拓便一头扎进了川西,目的地是若尔盖草原的花湖和黄河第一湾,到唐克的时候太阳还高高的,  相似文献   
303.
与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猿类或3000多种哺乳动物相比,人类身体的光滑度是罕见的。对此,过去的理论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这有助于人类直立行走在非洲草原上时控制体温。  相似文献   
304.
塞人及其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谋 《阴山学刊》2006,19(2):67-69
塞人是古代生活在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沿岸以及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的总称。塞人分布地域广阔、构成成分复杂、生活方式独特、风俗习惯怪异。塞人的迁徙对草原丝绸之路的开拓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塞人是最早沟通中西交通的使者之一。  相似文献   
305.
草原草场退化问题在我国越来越严重,而且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温克旗)为例,探讨了草原退化的有关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06.
龙灯草原     
《中文信息》2006,(8):49-52
龙灯大草原,格萨尔文化沉淀积深厚,与被誉为“康巴阿勒泰”的玉科大草原,同是牧民心中的“香巴拉”。龙灯大草原的核心景区,就是夏普隆巴沟口,与杂玛河交汇,S303线旁边那块草原。龙灯大草原与四周绵延的群山组合一块,有如吉祥八宝图;杂玛尔河蜿蜒流过,犹如一根洁白的哈达被仙女遗忘在锦缎一般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307.
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经济模式 ,是牧区生态 -经济恶性循环关系链的基础 ,是导致牧区经济贫困落后和草原生态急剧退化的共同根源。由于现有的大部分政策措施都只针对已经浮现出来亟待解决的牧区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并未触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牧区生态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传统农牧业经济模式 ,使其向可持续发展的牧区生态经济模式转变。构建以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体框架的生态经济模式 ,是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治理草原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08.
“亲和力”本来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笔者借用这个词来说明中国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结合的关系 ,进而分析中国民族团结的内蕴之所在。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结合亲和力的作用 ,是中国民族团结的原因之四。  相似文献   
309.
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在当代的新近变迁,主要体现为政府和牧民通过实施退耕、退牧和还草、还林工程,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关于这一举措及其效果的两种不同观点:完全赞成的观点和不完全赞成的观点。不完全赞成的观点把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问题放在大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及其内在关联的系统中来考察,强调指出:指导政府决策的草地生态科学还不够“科学”;不减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和生态恶化;要充分认识牧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10.
甘肃牧区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牧区城镇化进程中,由牧民定居而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甘肃省牧民定居程度居全国领先地位,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所采取的一些定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牧民定居过程中,只重视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从根本上解决牧民定居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