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一之 《中华魂》2013,(2):41-41
仇方迎主编的《开往扎鲁特草原的826专列》——一群北京知识青年的传奇故事一书正式出版了,我答应为该书写一个书评,但是很久无法动笔。面对着我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群,熟悉的事情,熟悉的经历,熟悉的地方,我却感到了知青的那段历史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那样的复杂,那样的纠结,那样的不堪回首,同时也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单纯,那样的令人难忘,以致我每每动笔的时候因激动和思绪万千而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32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聚居的游牧区 ,草原畜牧业在新疆历史最为悠久 ,历经数千年 ,经久不衰 ,是畜牧业的主体形式。但随着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传统草原畜牧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经过 2 0多年的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新疆近约 80 %的牧民实现定居、半定居。实践证明 ,游牧到定居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游牧民族定居和草原畜牧业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草原畜牧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加快和完善游牧民族定居 ,促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23.
何强 《科学咨询》2008,(22):89-89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在电化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将电化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增强环境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工具所不能取代的.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324.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发展基地,随着内蒙古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草食畜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承受更大的压力.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使得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于内蒙古草食畜牧业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而生态问题的主体就是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草食畜牧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内蒙古三分之一的旗县经济发展主要靠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草食畜牧业则以草原为生产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草原生态环境的好坏及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内蒙古乃至全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5.
本文针对兽医药理学课程特点和性质,结合兽医药理学课程蒙古语授课十多年的经验,分析和叙述了兽医药理学蒙汉双语教学在建设我校草原畜牧业特色专业和培养蒙汉兼通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意义、建设和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蒙汉双语教学发展过程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6.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的人口、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人类的生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其他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对草原的生态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个产业结构不同的牧区县进行实地调查,希望能找出其中影响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因素,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草原、利用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27.
青海历代屯田垦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至清朝中期,不同朝代出于不同的政治、军事需要,曾断断续续在青海牧区开展过较大规模的屯田,近代以来则以有组织的"举办垦务""放荒"为主要形式对草原进行垦殖。本文对青海历代屯田、垦殖的史实作简略记述,并简单评价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8.
“和文化”既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问的依存关系,更体现出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是草原文化特别是昭君文化最独特的核心价值,是人类最难得的文化资源,也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资本。“和文化”的核心内涵,集中表现为和平、和睦、和顺、和乐、和美、和谐、和衷共济,正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昭君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节日打造,对于建设内蒙古文化大区和呼和浩特文化大市,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吸引国内和国际的注意力,增强自治区和首府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9.
咪拉 《北京纪事》2009,(11):95-96
李立祥,少年时在北京市少年宫学习国画,受秦仲文、马耀华等先生的教导。1968年下乡到草原,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在草原任美术教师多年,1990年到雍和宫工作至今。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佛教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330.
锡林 《决策与信息》2009,(1):155-156
一、锡林郭勒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架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21世纪以来,在锡林郭勒盟建设与发展中主导趋势与主流思潮是转型、调整、开放、农牧民增收、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草原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等,它们共同构成锡林郭勒盟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的基础与基本构架,为锡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事实证明近几年也是锡盟建国以来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多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