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204篇
理论方法论   184篇
综合类   1682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4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在国际话语场,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充满了误读与偏见,“中国模式”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陷入了“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的解释怪圈之中。西方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方法决定看法,方法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只有把方法搞对头,看问题才会不失偏颇,看法才能搞对头。科学解读“中国模式”,必选坚持“一”与“多”的统一,“变”与“稳”的平衡,“质”与“量”的互补,“中”与“西”的互鉴,“主流”与“支流”的兼顾,“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这是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证法,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2.
方法论(methodology)曾是传统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法论就是对各种具体、个别、特定的方法进行考察、分析、比较、批判、判定以及整合。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摸索、创立和发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各种具体的情况把握和操作这些方法。当代大多数文化和社会的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positivistic)的传统。通过这个途径,人们可寻找模型,理论以及具有相当程度外部有效性的法律式原则。因此,跨文化研究以及东西方比较研究的典型方法是作为技术的探索,其特征表现为概念化、操作化、设计研究、构思假设,建造工具,收集数据以及建构理论。我们应关注东西方研究在形式与内容上的革新、动态和趋势。所谓研究的形式主要表现在方法论上,我们也可以从元方法论(Meta-methodology)的角度来加以衡定。元方法论是一个理论系统,其宗旨在于考察和检验各种具有特定目的的方法论,并分清方法与方法论之间的不同。它有以下几点特征:一、阐明某一方法论的目的、任务、含义、结构、功能以及标准等;二、揭示这一方法论的独特性、有效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成功性,并同时指出其局限性、不完善性等;三、预设、察验、修订、促进和完善这一方法论实施的过程和步骤。我们还可以发现方法、方法论、元方法论以及元元方法论之间不同多元层阶的关系:一、某一方法作为第一层阶直接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二、某一方法论作为第二层阶选择和判定某一方法的适用性、正当性、有效性;三、某一元方法论作为第三层阶选择和判定某一方法论;四、某一元元方法论作为第四层阶选择和判定某一元方法论。文章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探讨东西方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概念化与操作化;二、主位取向与客位取向;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测量;四、分析单位与分析层次;五、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六、文化抽样与对象抽样;七、多元跨越与纵横坐标;八、案例分析与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3.
在国内历史地理学的本土语境中,“地理历史学”这一概念几乎从未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体系。一些现代地理学者认为,以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实际属于地理历史研究范畴,前者之名掩盖了后者的存在;进而主张建立一门与历史地理学并驾齐驱的新学科——地理历史学。事实上,类似争议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学术界亦曾发生过。对此,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和贝克都曾有所阐释和辨析,值得镜鉴。本文重申只有将历史地理学视为沟通和融会地理学与历史学两大传统学科之间领域的学术关怀,才能摆脱古往今来两者各自立足于本位而提出的片面见解。重视西方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厘清这一争议话题的本质,也有利于推动本土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34.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方法问题,正是人们获取认识和改造自然成果的重要手段。 一、涵义和性质 “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沿着”或遵循什么“道路”行进。科学技术方法,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的途径、办法、手段、程序和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有目的的行为的产物。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要想达到预定的目的,都不应只解决  相似文献   
135.
论邓小平摸索前进的改革实践观姜涛,李泉“走一步看一步、摸索前进”是邓小平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摸索前进,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有些人又把它称为“摸论”。邓小平“摸索前进”的实践观,是针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实...  相似文献   
136.
试论社会解释的方法论原则及特征郑文先社会解释,即对社会的解释。这是社会认识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由于作为解释对象的社会与自在的自然世界不同,人的意图和意义内在于其中,因此,解释学大师狄尔泰曾提醒人们注意社会解释较之于自然解释的特殊性:“自然需要说明(e...  相似文献   
137.
138.
徐明 《学术交流》2002,(4):148-150
《资本论》是人类的百科全书,对马克思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的发展及比较法的应用,是将教学与科研实践结合在一起的一次有益尝试,以达到教者、学者共同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9.
当前,理论界正在研讨如何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论争热烈,见仁见智.笔者以为,只有遵循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才能科学地认识经济学价值的真谛,避免许多误解和盲目的争辩,从而客观而辩证地反映社会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新实际,推动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0.
王志刚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