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203篇
理论方法论   184篇
综合类   1682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4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张高荣 《理论界》2007,(9):174-176
科学哲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密切,科学哲学的发展推动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反之,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对科学哲学有启发和推进作用。本文从逻辑主义、历史主义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视角。考察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旨在说明科学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成为分析经济学理论的有效的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952.
马苹 《理论界》2014,(5):32-34
政治学方法论是关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结构由三个层面组成:一是由本体论和认识论组成的哲学层面;二是由各种前提假设、定律及其推导过程等研究方式组成的范式层面;三是由具体研究手段组成的方法层面,包括各种具体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步骤。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古代的抑兼并思想本质上是经济学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产物,它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所起的经济社会作用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利于市场经济自发的长期的扩展.作为其对立面,反对抑兼并的思想包含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因素,有可能孕育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可能没有变成现实.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要素自由流动达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既保持这种能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效率机制,又能够实现以起点和过程公平为核心的社会正义,需要对个人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加深理解和逐步兼容,推进常态下整体主义方法论向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954.
在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新一轮反思主流经济学范式的浪潮中,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学说又重新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然而,由于对熊彼特方法论认识的缺乏,国内学者对其著名理论成果的解读与应用可谓浮于表层,众说纷纭。有鉴于此,本文引介了国外关于熊彼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以马克卢普的研究为开篇,选取三位在这方面成就斐然的国外学者———斯威德伯格、谷佑一和安德森教授,总结他们分别作为社会学家、经济哲学家、演化经济学家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在吸收这些新进展的基础上,对熊彼特的方法论思想做出总体评价。认为只有在对熊彼特方法论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熊彼特理论遗产以鲜活的时代意义,从而为现代理论经济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55.
科学方法论:从归纳到反归纳的争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与反归纳的争论是当代科学方法论的争论焦点。本文从近现代科学方法论提出和争论的历史线索入手,对归纳和反归纳的方法论主张、根据、地位与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它们的争论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哲学问题阐明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56.
在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当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在制约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特定时期的人们对科学有大体上相一致的看法。表现在两个领域就特别突出,第一是科学家共同体对科学有共同的规范信念,第二是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识论的学者也有共同的规范信念,而且这两个共同体都拥有大体上相适合的观念。这表明科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学者们都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反思活动。因此方法论的目的首要地就是要解决这种共识的文化基础,及其该文化基础对科学的方法论性质、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反思的前提意义。这种研究将导致一种真正客观和公允的方法论基础的研究,即多文化、理性的研究。这对走出理论上完全西方化的道路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57.
新方法与鲁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学术界对新方法的认识和评价分歧颇大.但近百年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实践和八九十年代文学研究批评的现实状况、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以及我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资源的严重匮乏,无不说明借鉴吸收改造西方新方法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新方法对鲁迅研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能不断地激发革新创造的热情,促进方法论意识的觉醒;能积极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丰富研究课题内容;能有效地更新思路,对创作文本作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958.
语言是意义传递的符号表征,基于认知主体的体验和感知。但语言学的发展是以哲学作为基石和摇篮的,在语言认知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因为不同哲学流派的存在,构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及其阵营,导致了不同语言学派对于语言认知的分歧,先后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认知观。体验哲学观认为对语言现象的认知与研究,建立在认知主体的体验实践及其哲学基础上。因此,厘清语言认知哲学对于语言认知的影响,把握语言认知体验观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特性,理解其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9.
青年马克思介入世界历史理论之初,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和维科、伏尔泰、康德、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其推进该理论的思想前提。正因如此,青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非空泛的“世界视野”或“全球眼光”,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具体理论规范,这些内在密切联系的理论规范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梳理青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进程,把握其从一般性言辞到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正式确立的3次逻辑跃迁,构成了一种历史性解读路径,从而发现青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以新的方式提出并解决了旧问题。  相似文献   
96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文本,具有广阔的诠释空间,为义理诠释提供了可能性,而经典的传承发展又使义理诠释具备了必要性。乾嘉时期扬州学派学者在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开始重视《论语》义理诠释,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与讹误尝试重新诠释,成果较为丰富。其义理诠释的内容特点为探寻原意与阐发己意相结合,方法特点则为循家法之轨,无门户之见。他们在义理诠释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治学理念对当时学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