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4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4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37篇 |
人才学 | 16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970篇 |
理论方法论 | 148篇 |
综合类 | 1365篇 |
社会学 | 66篇 |
统计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184篇 |
2006年 | 171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科学方法论:从归纳到反归纳的争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本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归纳与反归纳的争论是当代科学方法论的争论焦点。本文从近现代科学方法论提出和争论的历史线索入手,对归纳和反归纳的方法论主张、根据、地位与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它们的争论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哲学问题阐明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62.
吴跃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
在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当中,有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在制约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特定时期的人们对科学有大体上相一致的看法。表现在两个领域就特别突出,第一是科学家共同体对科学有共同的规范信念,第二是科学方法论和科学认识论的学者也有共同的规范信念,而且这两个共同体都拥有大体上相适合的观念。这表明科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学者们都在一个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反思活动。因此方法论的目的首要地就是要解决这种共识的文化基础,及其该文化基础对科学的方法论性质、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和反思的前提意义。这种研究将导致一种真正客观和公允的方法论基础的研究,即多文化、理性的研究。这对走出理论上完全西方化的道路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63.
新方法与鲁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光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9-13
当今学术界对新方法的认识和评价分歧颇大.但近百年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实践和八九十年代文学研究批评的现实状况、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以及我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资源的严重匮乏,无不说明借鉴吸收改造西方新方法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新方法对鲁迅研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能不断地激发革新创造的热情,促进方法论意识的觉醒;能积极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丰富研究课题内容;能有效地更新思路,对创作文本作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964.
语言是意义传递的符号表征,基于认知主体的体验和感知。但语言学的发展是以哲学作为基石和摇篮的,在语言认知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因为不同哲学流派的存在,构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及其阵营,导致了不同语言学派对于语言认知的分歧,先后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认知观。体验哲学观认为对语言现象的认知与研究,建立在认知主体的体验实践及其哲学基础上。因此,厘清语言认知哲学对于语言认知的影响,把握语言认知体验观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特性,理解其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5.
青年马克思介入世界历史理论之初,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和维科、伏尔泰、康德、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其推进该理论的思想前提。正因如此,青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非空泛的“世界视野”或“全球眼光”,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具体理论规范,这些内在密切联系的理论规范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梳理青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进程,把握其从一般性言辞到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正式确立的3次逻辑跃迁,构成了一种历史性解读路径,从而发现青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以新的方式提出并解决了旧问题。 相似文献
966.
冯晓斌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6):69-72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文本,具有广阔的诠释空间,为义理诠释提供了可能性,而经典的传承发展又使义理诠释具备了必要性。乾嘉时期扬州学派学者在考据学盛行的背景下开始重视《论语》义理诠释,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与讹误尝试重新诠释,成果较为丰富。其义理诠释的内容特点为探寻原意与阐发己意相结合,方法特点则为循家法之轨,无门户之见。他们在义理诠释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治学理念对当时学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67.
968.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它是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分析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为探索和推进中国现代化道路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69.
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运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4):111-117
本文概括了会话分析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进而追溯了民俗学方法论对会话分析学派方法论的影响。在对会话分析学派做出简短评价之后 ,本文还讨论了会话分析学派与语言学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