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1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2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43篇 |
人才学 | 16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1203篇 |
理论方法论 | 184篇 |
综合类 | 1682篇 |
社会学 | 80篇 |
统计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269篇 |
2007年 | 226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梁启超以研究领域宽泛而著称,后人对其著述品评甚多,却有一些问题始终未被重视,对其思想史的方法论研究即为一例.通过对《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分析,可以看出梁启超对先秦政治思想的解释可谓粗精杂陈、得失参半有其新意,却又不够精审;力图展现经典原貌,却又浅尝多变;主客观交相结合,解释的规范性与主观性、经验性杂为一体. 相似文献
972.
《国际论坛》2021,(6)
俄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大纵深、长时段的。但与此同时,中国对于俄国、苏联问题的研究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人对俄苏对于中国影响的认知是相对肤浅的。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厘清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总结中国俄苏问题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改进和提升中国俄苏问题的研究方法,对于学术的进步、知识的积累与传承以及在外交实践中更好地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剖析四百年来俄国之于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入手,回顾总结了中国俄苏问题研究的主要历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中国俄苏研究的方法论选项:要将中俄关系置于由历史发展、国际比较、中国利益三个坐标轴共同组成的立体空间中加以审视;要打破学科界限,合理利用不同学科的范式、理论与方法,实现跨学科的研究;要突破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界限,做到既专又通;要实现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的融会贯通,在现实关照中回顾历史,在历史背景下把握现实;要广泛借鉴俄苏研究的世界经验,实现俄苏问题研究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73.
杨洪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1-36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永葆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它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时期,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确立和运用、掌握和发展、坚持和创新,有力地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经验及其科学概括,又不断丰富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这种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对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方法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4.
王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明朝统治下的西南人群与历史》一书,从明代西南地方社会本身出发,通过僧人、士人与土官三种不同人群,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大理地区各阶层适应明王朝相关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并重构本民族地方势力的过程,展示明王朝与大理地方社会之间在合作与冲突之中最终达到相对平衡与稳定的曲折、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于“典范民族史”以中央王朝为中心的视角,本书以地方人群为关键因素,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人群所经历的各种历史事件,凸显各民族交通、交流和交融的的历史现场,说明发掘和还原边疆历史、社会自身的复杂性的必要性,有助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实现研究范式的多元化。而从地方社会历史出发,动态展现某一地区有关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也能为提高民族工作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75.
王海燕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1-1,1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发展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统一性与模式表现的独立性、多样性。从艰苦曲折探索到成功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其辉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无可置疑地验证了唯物史观方法论意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976.
张惠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83
一般认为,日语语气形式“ノデハナイカ”的汉语对应形式为“是不是”,但实际上,两者在自然会话中的使用频率大相径庭。在汉语“是不是”问句中,“是不是”在句中所处位置、语句的重音等因素决定了其在共时系统中的用法差异;而日语的语气形式集中于句末,在位置的移动等方面相对不自由,但日语以其丰富的语气形式来表达各种语气,满足各个层面语气表达的需要。这一发现可以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日语教学,同时,还能引发我们对汉日对比研究方法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7.
课程隐喻,作为后现代课程理论指导下一种本源性的存在,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通过对复杂性隐喻概念缘起与发展解析,以及复杂性隐喻概念与课程研究的相关性透析,课程隐喻这种理论隐喻与课程研究领域相互吸引、碰撞和融合所涌现的崭新隐喻体系清晰地呈现出来。根据经典课程理论的课程要素组成,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运用代表性隐喻方法加以对照和分析,探寻方法论视野下的课程隐喻,希冀寻找到关于众多课程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78.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应当大力加强科学方法论教育。本文提出一种实施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设想 ,并对其作用与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9.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一人"结构与"人一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980.
刘永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的发展,是辩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证明,而其在世纪末遇到的巨大难题,又要依据辩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进行回答,即对现代社会矛盾及其规律进行系统的揭示和论证。只有辩证法才能承担并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辩证法是社会变革的方法论,这是人类历史所证明了的,现代辩证法是由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在社会变革中创造、丰富和发展的,它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方法论。坚持和发展辩证法,促进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在20世纪末给21世纪提出的主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