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名词的并置复叠,是盛唐山水诗派在山水诗创作实践中新建立起来的一种语言秩序,也是他们的语言意识觉醒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种独创的语言策略和语言范式,强化了名词的独立状态和汉语言的画质效果,适应了盛唐山水诗人"物象原样兴现"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的自然通脱、简约丰韵的美学理想密切相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山水诗群运用这种语言策略,增大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魔力。  相似文献   
12.
并置对照法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技巧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将看似互不协调的各种成分摆放在一起,让读者从中体会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凯瑟在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大量地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法,其中包括主要人物之间、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以及主要人物自身的并置对照。凯瑟通过人物并置对照法来刻画和挖掘以安东妮亚为代表的新一代拓荒女性的性格特点,并深入地探索了拓荒精神的精髓,表达了凯瑟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日益消逝的精神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库弗的代表作《公众的怒火》通过对美国真实的历史事件“罗森堡间谍案”的改写与虚构反映了当时冷战时期美国人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小说的叙事打破传统的线性结构,在情节和结构上呈现出空间效果。然而对这部小说的多数研究集中在叙述人、叙事模式及叙事时间上,忽略了对其空间形式的研究。美国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认为现代小说打破时间流,呈现出空间性。文章基于这一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并置、碎片化叙事、蒙太奇等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探究小说中的时间向空间的转向,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作品中所表现的空间立体效果,为后现代历史小说的评价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对《诗经》的解释存在比兴循环解释的现象. 《关雎》一诗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出现了对其道德主题的三个不同解释,存在由色到礼的戏剧性叙事以及将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两种解释模型.《毛诗》《郑笺》对《汉广》的解释发生了道德主题和婚嫁主题的冲突,道德主题的强化导致了主题先行.《毛诗》解《樛木》反转葛藟攀缘樛木“比”之古义,将诗篇主题倒转为樛木主动荫蔽葛藟,完成“兴”义,成为比兴循环解释的典型. 陈奂举了《毛传》解诗用“若”、“如”、“喻”、“犹”诸字的很多例子,以证“兴而比”的关系,意在通过比兴循环解释重返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安妮·泰勒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历时叙述模式,巧妙地采用了并置、陌生化和弱化情节等隐喻性的空间手法,打断故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文本产生空间共时性的效果,体现了空间形式在叙事功能方面的建构作用:并置和弱化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陌生化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审美快感和艺术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妮亚>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文学中人物小说的典范.该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手法,实现了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以<我的安东妮亚>为例,结合谬尔有关人物小说的理论,从情节与人物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薇拉·凯瑟作品的人物小说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关系,来解读凯瑟独特的人物并置对照技巧.  相似文献   
17.
“自我重建”主题是贯穿美国作家亨利·米勒众多作品的一根主线.为了实现这一追求,米勒采用了包括超现实主义在内的多种叙事策略.超现实主义把欲望、幻想、梦幻和潜意识视作现实的一部分,致力于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构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以帮助个人摆脱传统的束缚.米勒对超现实主义美学的运用经历了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通过作品中为数众多的超现实隐喻即超现实意象,米勒很好地诠释了他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感受与理解,在一个新的维度上将现实世界与奇特的内在自我连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自我表达和自我重建.  相似文献   
18.
"比"实质上是一种二象并置隐喻的空间思维方式,但由于要构成比,则须存在可比(喻)性,也则二象(事物)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关联或相似性,而这些关联与相似则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也即时间思维的参与或束缚,这就是古人在比兴中重兴而轻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并置:让画自己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置”作为一种修辞语言,在现代艺术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陈丹青的作品来解读并置语言在作者、作品、观者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并置使得作者的观念不再凸显,而是消退,从而使画面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20.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了以庞佳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意象主义和中国古诗在诗学和创作手法上的契合点。受道家美学影响,中国古诗简洁蕴籍,以当下具体的画面突破时空限制追求言外之意和象外之象;在表现形式上,由于汉语意合和汉字象形的特点,中国古诗在意象的并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西方现代意象主义也追求简洁和以具体鲜明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顿悟,受中国古诗影响他们竭力使用意象并置的蒙太奇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