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702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2514篇
社会学   1207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91.
一天,男孩对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那一年男孩12岁,女孩10岁。 过了十年,他们的村子被洪水淹没了,他不停地救人,有老人,有小孩,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惟独没有去救她。当她被别人救出后,有人  相似文献   
792.
章太炎的“魏晋文章”有师承渊源的因素,即远承汪容甫、李申耆,近袭谭献;章太炎的“魏晋文章”在近现代文学的过渡之际,对于一代文风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周氏兄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写作的两大风格。  相似文献   
793.
余光中的散文家气质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兼有散文文体的长处与缺陷,"以文为诗"的探索既使他的诗歌雅俗共赏,也为中国诗坛提供了新诗发展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94.
本文讲述了沦陷区散文发展的基本脉络,描述了沦陷区散文的面貌,分析了沦陷区散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和成因,指出了沦陷区散文对历史的承继和在现实中图生存求发展的处境,并对散文文体的研究进行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795.
刘影 《北方论丛》2006,(5):34-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界出现了一股“上海怀旧”风潮。承载着世界对于中国现代化想象的上海,在文学创作中并没有形成一种现实关切和未来展望的潮流,强势蔓延的却是一种怀旧主题。而且,这种“上海怀旧”也选择了一种非常狭窄的走向———追忆“旧上海的城市文明”,而缺乏强健有力的精神与信念,流于中庸、琐碎也因此成为“上海怀旧”的一种标签。  相似文献   
796.
余秋雨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引起了文学界的极大震动,围绕着他的散文作品,许多文学批评都带着各自的审美意趣和学理依据给予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并作出相应的、毁誉不一的评价。当历史把“余秋雨现象”拉开了一定的时间距离后,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期望对20世纪末这一文学现象予以冷静深刻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79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和影视中诲盗诲淫的东西实在太多,至今亦然。但散文由于其文体的要求,不可能参与其中。相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俗尘飞扬下,散文却恰恰成了正人心、明教化、纯风俗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新世纪六年来散文大众化的真实原因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98.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99.
姚燧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数量较多,类型也丰富。近年来在元代研究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的时候,姚燧却没有得到学者们的注视。本文试图从姚燧的家族、生平,文学思想,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前人对其研究的成果,展示出近些年人们对姚燧研究的成果,梳理、整理出近些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为之后姚燧以及整个元代研究做出一些值得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800.
郝金红 《社区》2014,(5):49-49
东汉时期,南阳有个70多岁的名医沈槐,他终生未娶,因此膝下无儿无女。眼看着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Et,沈槐也就日渐忧愁,他不甘心自己的一身好医术,就这样后继无人。如此一来,整日愁眉不展的沈槐身患重病,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