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发扬高校校训、校风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12.
抗疫人民力量,本质上是遵规守纪、服从大局的政治力量,是负重逆行、勇赴国难的道义力量,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力量。抗疫人民力量,源于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榜样的诚心感动,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政治自信,对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高度信任,对中华道义传统的纯朴坚守,在抗疫过程中具有助力抗疫决策的成功落实、抗疫物资的有效供给、全民抗疫的团结协作、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等重要作用。抗疫人民力量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凭借,也是疫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13.
姜广辉  禹菲 《船山学刊》2016,(2):103-108
《论语》所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早已成了中国人的格言警句。本文概述了历史上学者的相关讨论,并探讨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和现实意义。"道"有二义:一谓"真理";二谓"理论学说"。"弘"也有二义:一谓扩充、发展;二谓含弘、包容。理论家的责任在于要发展理论学说,如果只是躺在现成的理论学说上,那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这一思想警示当代理论界,要克服那种不求理论创新、只会空喊口号的空疏学风。  相似文献   
14.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原有三个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一定要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联系起来。文化自信必须以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强力为支撑。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恢复文化自信应是传承发展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西方强势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的趋势。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下,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危机,国家文化安全受到严峻挑战。文化趋同化带给世界的影响深刻而复杂,既促进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又造成地区和国家间文化冲突加深,精英文化的生存、发展面临威胁,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被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所蚕食、吞噬,或者被边缘化。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博大精深,是应对全球化的牢固根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针,正确应对文化趋同化的挑战,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孝道的道德内涵,如养亲、敬亲等规定,是传统孝道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传统孝道的推广手段,如宣传教化、榜样引导、以法助孝、以政保孝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手段。在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时,应该继承和借鉴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1):158-16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印证,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宣传地域文化,带动经济增长,增加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意蕴是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完美统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新辉煌,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繁荣,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好转,有助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推进发展。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意蕴,就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诉求的因应对策是:优化信仰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时俱进地创新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罗爱军 《西藏研究》2008,108(2):65-71
文章从一则关于朗达玛的西藏民间故事出发,结合世界范围内其同源传说的传播与流变过程,对它的起源及其与古希腊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指出古典文化中的智慧往往具有超时空、超民族的特性,在弘扬民族文化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