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义和团运动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反帝爱国精神是不容否定的.其反侵略爱国思想至少表现在反对外国教会势力的侵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领土、主权和妄图瓜分中国,反对清政府妥协投降、不平等条约及烟毒泛滥,参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几个方面.应历史地、具体地看待义和团民扒铁道、砍电线杆等斗争方式,就此过分渲染团民的落后愚昧,从而得出否定的结论是不公允的.义和团民纷纷进城有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义和团运动体现的朴素的爱国主义,其英勇斗争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足令后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2.
《社科纵横》2017,(1):158-16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印证,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宣传地域文化,带动经济增长,增加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4.
姜广辉  禹菲 《船山学刊》2016,(2):103-108
《论语》所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早已成了中国人的格言警句。本文概述了历史上学者的相关讨论,并探讨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和现实意义。"道"有二义:一谓"真理";二谓"理论学说"。"弘"也有二义:一谓扩充、发展;二谓含弘、包容。理论家的责任在于要发展理论学说,如果只是躺在现成的理论学说上,那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这一思想警示当代理论界,要克服那种不求理论创新、只会空喊口号的空疏学风。  相似文献   
25.
抗疫人民力量,本质上是遵规守纪、服从大局的政治力量,是负重逆行、勇赴国难的道义力量,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力量。抗疫人民力量,源于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榜样的诚心感动,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政治自信,对中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高度信任,对中华道义传统的纯朴坚守,在抗疫过程中具有助力抗疫决策的成功落实、抗疫物资的有效供给、全民抗疫的团结协作、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等重要作用。抗疫人民力量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凭借,也是疫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26.
高等学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大学汉语言文学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人文性和基础性,凝聚着浓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汉语言文学教学就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努力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从而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7.
中国有近 2 0 0 0万穆斯林 ,其中大部分在西部地区 ,如何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认为 ,广大穆斯林应该充分弘扬伊斯兰的优良传统 ,为西部大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弘扬穆斯林的优良传统 ,就必须正确认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8.
扬州传统文化,虽历经劫难而不衰,能兼收并蓄而博大.构建今日之扬州文化,再创扬州文化之辉煌,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方针,从而将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29.
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30.
中国要想在21世纪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继续追求政治和经济业绩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道德、思想和观念层次上的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拓创新。文化创新要启发民智,培植理性精神;要尊重个性,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关怀意识,造就学术大家;要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