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01.
理想人格对于解读张之洞这样一位身处时代大变局中的历史人物来说是个重要的问题,而借助张之洞那些抒发真性情、真怀抱的诗歌来钩稽其理想人格乃较为可靠的门径。张之洞的诗歌中有表达个人所思所感的自抒怀抱,有对陶侃、杜甫、苏东坡等先贤的仰慕,也有对胡林翼、彭玉麟等今世英才的赞美,这些诗作互为补充、相互交融,共同建构了他集忠义仁爱的儒者、扶危定倾的豪杰、旷达睿智的名士于一身的理想人格的范型。  相似文献   
102.
自从洋务教育开设了"西文"、"西艺"课程之后,就打破了以"四书""五经"一统天下的传统课程格局,但是西学课程尚没有制度化、系统化.经过吴汝纶、张之洞等有识之士的努力,1904年颁行了<癸卯学制>,对西方课程的引进开始制度化.文章通过对学制的奠基人吴汝纶、张之洞二人的课程观进行比较,进而反观中国近代课程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3.
张之洞是晚清儒家道统复兴阶段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仁礼兼重的道观、“中体西用”的功用观构成其道统思想.其“中体西用”功用观秉承龚、魏、曾诸公“经世致用”的精髓,以其首创的现代意义而居现代儒家道统论开基立业之功,并以此成为“返本开新”说之滥觞.张之洞“中体西用”功用观的形成经历了从传统儒家的修齐治平、“经世致用”到现代儒家“中体西用”的转变,而推动此进程的决定性物质力量是洋务事功.督晋期间与李提摩太的交往,启动了张之洞对“洋务”的接触、认识,而后在广东、湖北的成功洋务实践,更直接促成了其功用观的转变,并进而实现了其儒家道统思想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张之洞“中体西用”功用观定立了儒家道统论现代功用观即新外王说的基调,从而使其道统思想在晚清道统复兴阶段起到了理论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张之洞在主政湖北的18年间,为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一直紧抓“出版”为改造湖北制造舆论.一方面他创办并支持湖北地方出版,在湖北主持刊刻史志、编译西书、创办报刊并扩充出版机构,为湖北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他又限制湖北民间革命期刊发展,始终把“出版”当作“正学”的工具,致使晚清湖北出版一直为官方把持.还原这一阶段湖北出版业的状况,认识张之洞出版意识的来源,进而理解张之洞出版思想的核心,对于清末出版史、思想史研究以及张之洞研究、湖北地方文化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曾国藩与张之洞为晚清诗坛中两位颇有声名的名臣显要,他俩有着相同的诗学好尚,宗宋而不废唐。曾国藩学诗取径杜、韩、苏、黄,并上溯汉魏六朝,特意编选《十八家诗钞》以示其诗学旨趣。张之洞标举"宋意入唐格",调适唐宋,将宋诗之议论、藻采与唐诗之情韵、骨力浑成统一,但对六朝文学深恶痛绝。两人对"宋诗运动"的形成均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两人在晚清多元化的诗坛格局中,以其地位之显、影响之广、号召力之强而独标笤颖。  相似文献   
106.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他一生兴办了数十所各式各类新式学堂,只从教学思想方面而言就有许多创新与贡献。诸如教学目的方面重视与时俱进,强调要适应社会发展,最终形成"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教学内容中重视西学课程的不断增加,直至中西学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逐步走上科学化和系统化的道路。教学方法方面力主实行班级授课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推广规范语言等。他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认为这是振兴教育,培养好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这一切,直接影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7.
办事打招呼,虽是于今为烈,却也自古有之。晚清某年,广东潮州知府出缺,两广总督张之洞想用自己亲信充任,给广东布政使游智开打招呼。可是,游藩司已事先答应广东巡抚了。张之洞大怒,责问道:“你不把我放在眼里,只知讨好巡抚,你凭什么?”游智开算个不怕事的人,斗胆说:“我能凭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8.
清季官方以存古学堂为主要形式的保存国粹办学努力,是当时"新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其对立面.但在日益激进趋新的世风中,官方的努力遭到了在野一方的质疑和批评."迂腐庸陋"、"窒塞新机"等皆成为存古学堂的常规"形象",影响着时人对官方办学旨趣的认知,尤其左右了很长时间里后之研究者对存古学堂的理解和定位.实际朝野双方的主张有明显的共性,多数时候是分享共同的思想资源,趋新士人的批评也与官方保存国粹的办学旨趣及其实际办学运作有相当的距离.重建清季在野一方质疑和批评官办存古等保存国粹学堂的相关史实,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增进对清季停废科举后官办"新教育"的全面理解;以回向原典的方式考察当时朝野双方因趋新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对立,应能推进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王维江 《社会科学》2008,(1):143-154
知人论世,要评价后来的张之洞,应该先了解"清流"张之洞."清流"时期张之洞的交友方式和政治行为,已经表露出他的志向,在于官场速化,而不是其他.他不具备一个划时代人物所应有的人品和理想主义精神.这样的人品和政治抱负,决定了他是旧体制的维护者,而不是新时代的开辟者.  相似文献   
110.
清末 ,张之洞在海南面临外国列强威胁和黎族人民不停打击清政府统治的背景下 ,对海南进行了大规模的镇抚和开发 ,并取得一些成效 ,推动了海南黎族人民的进步。其全方位的开发政策为我们今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促进民族共同发展以及民族团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