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谭清洋 《船山学刊》2014,(4):144-148
张载一生中专注于儒学的时间并不十分长,却几乎对重要的经书都有著述,并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关学,他的读书治学方法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张载在个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对读书之道有过深入的思考,在阅读范围方面,他主张以礼学为中心,围绕四书五经而展开,反对阅读史书、医书、闲书等。张载认为,立志是读书的根本,阅读文本必须搞清楚作者的原意,背诵也是读书人必要的功夫。他将读书与个人进益、获取义理、治学、传道等内容相关联,从阅读活动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  相似文献   
62.
张载以“黜怪妄,辩鬼神”为其人生志业,倡导以群体关怀为旨向的经世实学,在继承古代气化宇宙论的基础上,建构了气本论的哲学体系,并通过其人格气象反映出来。张载的人格气象表现为三种面向,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死观的集中体现:乾父坤母的构建、民胞物与的表述,体现了其“天下一家”的大心境界;重振道统的诉求、回向三代的探索以及敦本善俗的实践,体现了其“学贵有用”的经世情怀;从生处言生死,强调道德生命永恒,以道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其“顺生安死”的洒落态度。  相似文献   
63.
张岱年推崇张载,将其作为古典哲学唯物论的重要代表。早在1937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张岱年就强调张载在宇宙本根论上是一种唯物论。1950年代以后,张岱年反复阐扬张载的气一元论唯物思想,认为神从属于气,是气的一种微妙变化。张岱年也指出张载思想中在宇宙论、认识论方面都还有唯心论残余。与张岱年不同,吕世骧、邓冰夷、陈玉森、高羽、周清泉认为张载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论”。在他们看来,张载思想体系中,神是第一位和根本性存在。无论是以张载思想为唯物还是唯心,实际上只是揭示了张载思想的某些特征。张载思想中的“神”既非形下之物,也非宗教之神或主体之心,同时神也贯通在“物”与“心”之中;神是“一”,又内含着“二”的矛盾性,是变化的动力因。  相似文献   
64.
张载是宋明儒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民胞物予情怀和天人合一精神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不仅体现了张载传承儒学道统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包含了士大夫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不断追求和实践,并且这种追求和实践融入了中国士大夫无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今天仍然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诚”是张载“天人合一”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诚”乃“太虚”之“实”,“太虚”之“实”在于“气”。从天道而言,天之“诚”在于“太虚”,“太虚”因是“气之本体”而为实有,万物因“太虚”之“诚”而真实无妄,生生不息;“太虚”虽有“虚”的名义,“实”(“诚”)却是它的本性,张载以“太虚”之“实”对抗佛道之虚妄、空无。从人道而言,“太虚”是价值本原,人类应秉承“太虚”之“诚”性,在体认“性与天道合一”基础上实现“天地之性”;工夫之“诚”在于实行实践,张载主张在躬行礼教、践行仁孝之中体现“诚”的精神。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与儒家价值的正当性都在张载对“诚”的诠释中获得了说明。  相似文献   
66.
张载"性"论四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载的“性”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命题中:一是“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这可以理解为张载给“性”下的定义;二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是张载“性”论的主要特点;三是“性即天道”,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张载“性”论中的体现;四是“性率天地”,这是张载人性学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68.
张载的实学思想包括实事论、践行论、经世论、教化论、科学论等五个方面。它是理学向实学过渡的重要理论环节 ,由此奠定了张载在这一过渡中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69.
魏冬 《船山学刊》2021,(3):92-102
张载的视域下,孔子固然为圣,但并非"生而知之"的"天纵之圣",而是"困而知之""蒙难正志,圣德日跻"的圣人.孔子成圣,是其道德日进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个人道德之美和社会教化之功是孔子圣人境界的两个维度,而"为去圣继绝学"的远大志向、"道不远人"的社会情怀、"抱道不易"的坚定信仰、"先事后得,先难后获"的道德原则,是孔子成圣的内在原因.孔子为去圣所继的"绝学",以"礼"为核心.虽然孔子不用于世,但他在文化、政治、教育上均有才能与贡献.张载对孔子人格的诠释意向,是张载将自我生命感受投放于孔子的人格映照,也是张载人格养成的理想基准、"以礼为教"主张的人格体现.  相似文献   
70.
肖永明 《船山学刊》2007,63(1):66-69
张载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非常重视与推崇,对《四书》思想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从而使《四书》成为其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与学术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