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赵珍  王一祎 《西域研究》2023,(3):13-22+174
清朝道光初年,新疆茶叶流通中私茶泛滥,茶司引茶与北商杂茶课税悬殊,茶商获利不等,引发了行销市场之争。清廷围绕茶叶征税及是否取缔北商行杂茶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划,终定于古城创设税局,逐步将该项制度扩展至全疆,且通过分类设税、抽收落地税、以税代引等办法加以完善,基本达到了安边、便民、裕课、通商的目的。设局征税是清廷治理新疆60余年后建立茶叶行销市场调节机制的尝试,实现了新疆商税与全国税制的接轨,加快了本地商业近代化的进程,征收的茶税用于补充地方军费,对新疆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刘洁 《殷都学刊》2010,31(3):13-16
在中国历史上,妲己被看作邪恶的代表。通过对史实的考察,笔者认为这种论断有失公允,史籍记载中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失真的一面。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周朝统治者为论证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对商纣王和妲己的"残暴"进行的刻意渲染;是后世史家为了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殷纣亡国的教训,对历史事实进行不断夸大的结果;同时也是古代女性命运轨迹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以晋江市"梅岭组团"改建工程这一公共政策为典型样本,分析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等善后处置问题,这些问题与群众利益联系最紧密,矛盾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一和谐征迁政策的各项分析,找出此类公共政策中较为成功的做法,为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有益借鉴,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工作。  相似文献   
44.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45.
清代因丈夫犯法而被连带流放的女子被称为“佥妇”。清代法律明文规定,发往新疆已经成家的流犯必须携带眷属。这些跟随丈夫而来的女子在丈夫流放新疆期间在家务劳作的同时也大量参与生产劳动。一般情况下,在流放新疆屯田劳作的三至五年内,随着丈夫们加入民籍,佥妇们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改变,成为新疆地方上的普通民户。她们在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6.
清代前期我国京畿地带与全国局部地区广泛传唱的"西调",咏唱妇女生活的题材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歌咏大家闺秀与高门贵妇苦苦相思之生活状态居多,歌咏佳人与士子密约 幽会的生活形态居少,歌咏女性慵困疏懒之日常生活景观的更少.由此推断,妇女题材的"西调"应当是一种以表现青年女性单方相思为主的恋歌,整体"西调"基本是一种以反映闺妇怀人为主、兼及青年男女其他生活题材的俗曲.如果我们进一步深究它的实质,则会发现:内中的女性故事片段只是一个象喻符号或表现手段,含有浓厚的比兴色彩与政治色彩,这类俗曲不过是一种失意文人的哀歌![关键词"西调";闺妇;题材;文人  相似文献   
47.
爸爸不经常下厨,下厨必做一道菜——鱼番茄子,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道菜,每次都要吃个底朝天。爸爸做这道菜确实拿手。一整个的茄子不切开,先把它蒸过,然后在炭火上烧熟,直到茄子皮焦黄焦黄。接着,把茄子切成很多小块,但刀不能切到底,要保持茄子整个的形状放在盘子里。最后,把事先  相似文献   
48.
瞎征为阿里骨之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的第四任赞普.瞎征继位之时,唃厮哆政权内部面临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内讧和反叛,外部则遭受到北宋政府发动的新一轮的进攻,内外交困.在这种情况之下,瞎征继位三年就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瞎征执政最终使唃厮啰政权彻底地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49.
为全面分析“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研究选取江苏省某省级妇幼保健院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34 528例住院孕产妇分娩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住院孕产妇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并利用问卷调查了解政策实施前后孕产妇对分娩方式认知程度的变化,分析引起剖宫产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该院剖宫产率显著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比例明显上升;骨盆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巨大儿及其他指征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程度也呈上升趋势。根据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分析科室和医院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为监测安全住院分娩数据、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优化卫生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50.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从嘉庆元年到二年,章学诚的批判视界转向袁枚的妇学观。嘉庆三年以后,他又因袁枚的《尺牍》与《诗话》中所记轶事,再次对袁枚文论及其伦理基础进行批判与清算。章学诚的袁枚批评涉及文学与伦理两个层面,且把文学问题推本溯源于伦理基础,这是理解清代学术与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