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6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76篇
管理学   2592篇
劳动科学   189篇
民族学   303篇
人才学   742篇
人口学   110篇
丛书文集   4150篇
理论方法论   1156篇
综合类   10921篇
社会学   2854篇
统计学   222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808篇
  2014年   1648篇
  2013年   1423篇
  2012年   1595篇
  2011年   1767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900篇
  2007年   1323篇
  2006年   1153篇
  2005年   973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696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43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声乐是以人体歌唱器官作为“乐器”而发出优美歌声的艺术。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习者在演唱高青时都存在不同的困惑。高音的解决是需要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调试,良好高音的产生是需要正确的呼吸、歌唱的状态、正确哼鸣练习、情感的运用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等方面进行辅助训练的。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探完如何解决高...  相似文献   
992.
国内外德育方法已普遍从灌输道德知识为主发展到多种德育方式并重,力求让道德通过一种非强制性力量使人们倾向于选择善行。互惠利他性德育从思维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道德实现路径,指出互惠利他性是人们心底的契约,只有善行才会使自己无拘束的生存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既得和应得利益;互惠利他性是人对道德知行转化的精神体认,并为知行转化提供价值根据,促使道德行为由他律模式转为自律模式。  相似文献   
993.
从幸福的渊源即快乐论和实现论入手,通过不同观念、不同研究取向的比较,分析幸福的概念.另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释幸福的本质及其要素,多取向地分析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及其理论模型,并结合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探讨实现幸福或提升幸福感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94.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5.
网络时代文学生产的泡沫化导致审美精神钝化,文学传播的商业化导致人文精神淡化,文学媒介的数字化导致价值立场虚化,文学交流的虚拟化导致身份认同异化,由此造成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同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积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挖掘弘扬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学批评新标准,是走出网络时代文学价值认同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迅猛,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法学教育的质量和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需要对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法学教育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相似文献   
998.
公德与私德是梁启超受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影响而提出的两大道德范畴,在论述这一对范畴时,梁启超分别对二者的含义和存在的必要性做了充分论证,以此表明公德和私德的重要价值地位和由公德到私德转换的应然选择。梁启超由公德到私德前后思想不一致的矛盾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是特定的历史现实和思想冲击使梁启超表现出不同时期对公德和私德不同的倾向性;其二是在如何培养公德上,试图以"外推"的方式经由私德培养塑造国民公德,促使梁启超在后来特别强调私德价值和作用,这一原因是梁启超思想矛盾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99.
冷战时代美苏两国在核威慑战略上的相互博弈历程也反映了两个超级大国追求"绝对安全"的不懈努力。美苏战略原则的主要分歧并非主要由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尽管这种差异真实地存在。这些原则所针对的实际情况和结构情况,才是分歧的主要原因。对相互的立场作多少澄清,都消除不了因各自的安全需求不同而造成的根本利益分歧。  相似文献   
1000.
由于紧密配合社会现代性的历史进程,文学“大众化”难以避免地存在着功利和审美纠结、精英和大众的身份矛盾以及文学主体性缺失的困境。这些困境是文学“大众化”不得不面对的现代性境遇。要想突破困境,需要社会为各个文化领域的自治发展提供条件,使文学获得充分的自律,也要依赖大众教育的普及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真正从精神上享受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