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27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49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64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062篇
社会学   238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面对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和社会现代化的理性诉求,梁启超从思想文化和精神层面思考民族解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辩证扬弃传统思想资源和借鉴吸收泰西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民族主义的历史命题.梁启超毕生致力于思想启蒙和民族解放,成为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首倡者,也为今人从历史与逻辑统一上认识民族解放和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2.
共情,亦称同理心,对于社工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那么,为什幺要共情?我们一般会回答,因为案主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案主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大家的生活环境不同。为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想法?因为所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事物不同会导致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诸如此类。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开,延伸到科学艺术领域,再回过头来探讨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容易说服自己不仅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案主共情,而且在生活中对万事万物都需要“共情”。  相似文献   
93.
陈小兵  黄丽芸 《职业》2014,(33):50-51
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班主任的品质以及教育的方式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成长。因此本文探讨班主任要以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处事、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为目标,用“四心”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将班主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细处。  相似文献   
94.
有人说,婆媳天生是情敌。2016年春节刚过,宁波的一个婆婆,为了抢夺儿子的爱,竟然雇凶杀了自己的儿媳。新闻一出,顿时全国轰动……2016年2月16日早上7点左右,浙江宁波慈溪城还沐浴在喜庆的过年气氛中。早起的阿华出门准备健身,在昏暗的一楼隔空层发现一个人体模特,随手拖到了大树边。负责打扫的老婆婆正巧路过,一看到"模特"身上的血,顿时吓了一跳:"天啊,这不是塑料模特,出人命了!"  相似文献   
95.
宋明以来文人对诗歌进行的主观性评点和鉴赏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大景观。其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对诗人"心所同然"的知音式共赏,还表现为"各有会心"的个体性解读。究其原因,除了以"言不尽意"、"诗无达诂"和"六经注我"为代表的诗学阐释传统,还包括宋明理学、心学背景下,由"尚意"到"尚味"诗学精神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反诠释"倾向。其后,在清代学者毁誉参半的评价体系下,古代诗歌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96.
朱熹理学的"体"兼具主、客体属性,既指被认识的"天体"和"心体",也指作为认识活动知觉主体的"心体",还包括这种认识活动据以呈现自我的"身体"。天体与心体是同构的,主体在完成外向"格物"后,"体认"工夫就转入"身体"内部,通过"持敬"而实现。朱熹理学的价值取向是在"身体"中/上完成的。朱熹"体用"思维也是比附"身体"而产生的认识论。因此,朱熹理学是一种诉诸身体的心性哲学。  相似文献   
97.
李友广 《文史哲》2012,(3):72-80
儒家性论思想在先秦经历了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的模式。"心"字于西周时期很少与其他身体器官并举连言,其道德性亦不明显;春秋时期,心的意涵得到丰富与拓展,逐步向标志主体性特性的哲学范畴演进。"性"字于先秦主要经历了从生到"眚"的演进,金文"眚"字既具有甲文"生"字状物、摹物之特点,又因其向"性"字的过渡而具有了"心"生"形体结合的某些特点。在郭店简阶段,尽管心、性皆为内在之物,而且用法也较为含混,但整体上仍然呈现出了心重于性、心性渐为合一的思想趋势;在孟子阶段,由于其以心善言性善的理路,使心、性范畴得以真正被联结了起来,从而让心性合一模式在此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98.
王晓东  王倩  李顺 《南方论刊》2022,(5):105-106+112
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方向,做到围绕中心;强化问题导向凝聚共识,做到提振信心;推进工作创新凝聚力量,做到下移重心;建设统战文化凝聚人气,做到温暖人心;完善体制机制凝聚智慧,做到共筑同心。基层统战工作这“五心工作法”推进了凝心聚力和协同创新,为基层统战工作筑牢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构建了新时代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推进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9.
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文明交流互鉴作为一种崭新的全球文明观,从人类历史高度积极回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文明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时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回应。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和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深化“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理论渊源与文化底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遵循平等性、多样性、包容开放性、共享性的基本原则,依托中华文明,才能形成“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内生机制;只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才能构筑“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外在机理,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0.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开化程度的标志,不同文明之间交往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共进构成了文明互鉴的相向而行。作为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一带一路"不仅具有明晰的空间定位,而且具有确定的价值表达。其战略归旨的空间释放,不仅指向了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战略范式,而且指向了经济基础之上、政治中介之下、文化导向之中的战略关系。其中,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合作共赢的创设原则、关系共演的层次链接,以战略目标、战略范式和战略关系的空间集聚,演绎着文明互鉴的文化图景、诠释着相向而行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