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4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6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20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75篇 |
理论方法论 | 54篇 |
综合类 | 585篇 |
社会学 | 52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丁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22
作为无限者的道,通过一个有限化以达确定化的过程完成其自我实现,这同时造成了作为"观念结果"的物,与作为"观物要求"的成心两种结果。成心观物,固不免有种种不牢靠的是非之论发生出来,但并不能根绝真实之是非的可能。即便全然为"假是非",其中亦必有是非的必然之理的真实表现;更何况,对于是非、善恶,良知可以获得一种确知,而是非的必然之理与良知之良,都被道的至善性所保证,这就使得要把一切是非之论一概无谓化的论说难有成立的余地。 相似文献
112.
王桂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66-69
马丽华以纪实散文的体例,使雪域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在《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等文集中诗意地再现,并以审思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运思方式,对西藏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渐变及重建民族话语资源和话语策略作沉静的审思。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话语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扎西达娃笔下的马丽华的西藏,为人们进一步从认识上消弭边缘与中心化、地域与全球化的差距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13.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19-124
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提出的技术垄断时代的论点,得出了文化在向技术投降,并沦为技术的奴仆的结论。他通过阐释技术垄断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得出了人类文化历史进程可划分成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技术垄断文化三个时期的结论。当今世界正在向技术垄断文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历史的传统符号、经典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波兹曼的媒介批判之路与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的哲学思考就成了抵挡这股洪流的人类自我救赎之法门。只有永远地批判、警醒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永远地追问技术的本质,人类才可以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4.
陈允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92-97
韩愈虽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关于天命问题的系统理论,但他着重从“天人相仇”的角度充分说明了人类怨天情绪产生的现实根源,为文人诗家抒写因人生坎坷而引发的愤懑之思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依据。受此影响,韩愈的不少诗歌作品在抒发感激怨怼之气的同时,往往诉及上天,从而强化了其作品的情感力量和批评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的力度,并且深刻地影响着韩愈诗学审美思想的形成,改变其观察社会、审视自然的眼光和心态,改变了历来诗家重在刻画自然之美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15.
鲁穆公变法失败的原因并非是穆公任用儒家之故 ,更非穆公任用子思之过 ,而是穆公未能完全听信儒家尤其是子思之言所致。子思已非其祖父式的儒家 ,而是以鲁学为主、并蓄齐学之后的集大成者。子思师、公仪休为政的鲁穆公变法与子夏师、李悝为相的魏文侯改革处于同一潮流 ,具有同等意义。子思对儒家学说的成熟、法家思想的定型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6.
117.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做了深刻的思考,指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控制着物,拘囚着人。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考。海氏认为人的唯一出路是召唤思,只有人学会思,技术才归于正位,人才是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18.
"普希金演说" 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义思想推向了顶峰.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纪念普希金为契机, 重申了普希金及其作品对看待俄国历史和当下现实的积极意义, "演说" 的焦点仍然是关注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及为俄国未来道路的忧思, 囊括了其根基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 "普希金演说" 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亦对后世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历史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9.
审美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或美学思潮,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体,这就决定了它的精神价值的悖论性。审美主义精神价值的核心是存在之思和精神救赎,围绕这两点构建了审美主义审美主体性的张扬以及重视感性审美与个体审美的自由和价值的所有要点。然而,技术理性、政治理性、消费主义以及审美与功利、泛审美化、精英审美与人民性缺失作为审美主义的时代因素,却与审美主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0.
在胡塞尔的思想发展中,现象学反思与相即感知之间的奠基关系经历了变化.但由于忽略了其中的复杂事态,纳托普和海德格尔对反思作了简单化的批评.在对内时间意识的研究中,胡塞尔揭示了如下关键事态:由原初滞留、前摄和原印象所构建的活的当下溢出了由特定的相位关联所构筑的,并且只有在现象学反思中才能被揭示的意识的双重意向性.唯有在一种区别于现象学还原的拆解或根本性还原中,作为这种溢出物之生成根源的原感觉意识的本源趋同,以及作为它的形式化产物的原意向才能被如其所是的揭示,而现象学反思也随之自身展示为一种能够揭示原意向和纵意向性的自身关联式的自身思义.基于上述事态,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直观与这种自身思义间实际上存在着严格的实事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