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古代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女主角们直率坦诚的传情方式和她们在爱情生活中的优患意识成为这类诗中最为耀眼的两个亮点。表现在荚学范畴中,这两处又体现为两种美的形态——直丰美和悲剧美,二者交织互补共同构成了这类诗中一捧亮丽的美学风景——壮美。而壮美这种美的形态在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得以广泛展示,是有其深厚的生成背景的。  相似文献   
72.
陈隋之际,最值得后人关注的一大诗史现象是艳情与边塞的消长变化.陈后主和隋炀帝先后推波助澜,为诗史的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陈后主的艳情诗在艳情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悲哀,可称为哀怨宫体诗,它是梁陈艳情诗的绝唱.隋炀帝用艳情旧题描摹山水自然,改变了江左艳情诗的流向.陈后主边塞诗是萧梁宫廷边塞诗的回光返照,宫闱气大幅减少,笔触较前人更显精致.隋炀帝边塞诗剥极将复,上承建安风骨,洗净六朝粉黛,具有豪侠气概和帝王威势.  相似文献   
73.
历代关于《郑风·风雨》诗旨的解读,主要有“情事说”、“怀人说”与“政事说”等三种解释,其主要分歧在于对诗中“君子”意象的释读,其成因为后世读者在不同时空下的适时接受。从人类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诗中与男女情爱有关的“风雨”、“鸡鸣”两种意象,可知《风雨》本为一首情诗,表现了女子与心上人重逢时的喜悦。“君子”应为女子的心上人。与不得已,早期“情事说”最近《风雨》诗旨。  相似文献   
74.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重心南移,南唐文坛人才济济。然而,南唐诗人从隐逸之士到一般士人及一国之君,在国势日蹙、偏安一隅、有亡国之虞的局势下,再加之崇道之风的影响,其心态是不思进取、消极颓唐的。由此而决定了他们诗歌主题的主要取向。其缘情诗风呈现卑弱不振、低沉怅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5.
76.
房中术是道教主要法术之一,在中晚唐十分流行.服食丹药与房中术是通向长生的两个主要途经,且服食有助于房中术养炼.而这恰好符合此时文人既嗜欲又延年的社会文化心理.房中术对中晚唐文人艳情意识的催化有着重要作用,进而促成了艳情诗在中晚唐的勃兴.  相似文献   
77.
中国文学中女性的现实存在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尽管历史上女性作家屈指可数,但是在男性作家笔下却频频有女性出现。其中,晚唐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言为心声,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呢?诗人对这些歌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诗人对女性整体又是怎样的感情观呢?通过对他的诗文进行解读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78.
情诗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且与道教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崇道的时代氛围使白居易较多接触道教典籍并援引入诗,道教房中术在中晚唐的盛行对其艳情诗发生有催化作用,白居易与女冠的交往相恋也是道教对其艳情诗影响之一。《长恨歌》的“喻仙”手法也是道教对白居易爱情诗影响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9.
唐代诗歌中表现妇女“幽怨情结”的诗作很多,从其表现内容的细微差别以及作者的身份来分析,这类诗作大致可分为闺情诗、宫怨诗、弃妇诗三类。诗中妇女哀怨凄婉的眼神后面是熊熊燃烧的爱之火焰,是反抗礼教追求个人幸福的渴求。  相似文献   
80.
唐末咸通、乾符之际,诗坛上出现了一个艳情诗风勃兴、绮靡之作泛滥的独特现象,形成了独异的末世狂吟的汹涌态势。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仅是晚唐衰朽时代的淫邪世风所致。实际上,个中之因是复杂而多样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其中除浮靡淫邪世风的原因之外,尚有前辈创作的承继、进士科考的推助、诗学理论的激导、共时文学的影响等等诸因素。确非个别原因使然,而是多种因素所致,也即多因而致一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