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1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0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1427篇
社会学   151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71.
<助语辞>以"俗语"为释是它的一大训诂特色,而且其解释大都准确."俗语"当指现代"土话".其意义和价值表现在第一,在虚词研究史上首开以口语解释文言之先河;第二,所保存的"俗语"资料具有语言研究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统治下的英国被称誉为“福利国家”,其表面的繁荣掩盖了中下层人民的贫困。年轻的一代对此产生迷惘 ,愤怒之情油然而生。因此 ,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愤怒的青年”的作品。《露水情》便是当时较为成功的一部。小说深刻地对当时的英国进行了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73.
中国古代怨情说的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怨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怨情说出自儒家文论,因此同西方文论相比较,怨情说具有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的特征,是中国特有的"礼"文化及其美学的产物。但同正统的儒家文论相比,怨情说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内涵。怨情说比较淡化理性对感情的控制作用,强调文学应给予感情必要的宣泄渠道。怨情说对中国历代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4.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短篇小说独特的风格中最为鲜明的东西就是其中的诗化特征。本文全面阐述这一特征,并提出印度诗学中的“味论”加以说明。从而证明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不仅在语言和激情方面而且在创作准则和理论基础上都与诗歌攸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5.
辞趣类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辞趣是陈望道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术语 ,它是一类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文章立足于辞趣的三种主要类型和修辞效果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6.
对顾客满意营销理念进行了新探索,指出服务满意是实现顾客满意营销战略的保证,阐明了服务是产品功能的延长,介绍了"宜家"以情营销实现服务满意,提出了实施服务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7.
从"德"法"不同的作用与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论述了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根据德法兼治的思想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提出当前提高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成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8.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采,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9.
<春风回梦记>真正建立了刘云若小说的深怜蜜爱荡气回肠的"诗气"和不可调谐的世间矛盾的"悲气"洋洋盈耳的文化品格.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尤其是"如莲不可求"的文化理想的抒发,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沉懒惰的人生气象不断破坏人的生命力和斗志的巨大忧怨以及对如莲所代表的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180.
中国"性"文化有着良好的传统,其在文学艺术的表现中一般分为"变态的性欲描写"和"文学的性欲描写"两类,<聊斋志异>则属于后者.<聊斋志异>中的性欲描写含蓄、蕴籍,少叙述而多形容,且与异性间感情的发展相伴以行,它既是男女爱情激流的涌现,是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又是小说艺术氛围所不可缺少的,不能以"低级庸俗"将其完全抹煞.特别是那些歌颂爱情的小说中的性欲描写,更是绘声绘影,仪态万方,多姿多彩地展现了中国性文化的美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