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18篇
  免费   979篇
  国内免费   234篇
管理学   2353篇
劳动科学   167篇
民族学   877篇
人才学   750篇
人口学   84篇
丛书文集   11604篇
理论方法论   2132篇
综合类   18686篇
社会学   1915篇
统计学   26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32篇
  2023年   735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582篇
  2015年   1026篇
  2014年   2038篇
  2013年   1754篇
  2012年   2315篇
  2011年   2582篇
  2010年   2375篇
  2009年   2557篇
  2008年   3017篇
  2007年   2278篇
  2006年   2154篇
  2005年   2045篇
  2004年   2038篇
  2003年   1912篇
  2002年   1547篇
  2001年   1303篇
  2000年   1065篇
  1999年   534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所谓“对话”,可以释义为“交流”,即相互沟通之意。它包括 :(1 )作为哲学思想载体的“人”、即哲学家之间面对面的交谈 ;(2 )上述哲学家通过其论著间接地相互了解、评论和吸取对方的思想 ;(3 )当前人哲学家的思想物化为“论著”后 ,这些论著便成为该国的哲学思想文献 ,后人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了解和吸取对方的思想。基于上述理解 ,本文以“面向 2 1世纪的中日哲学对话”为题 ,着重就当代中日哲学交流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简略地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  在二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 ,哲学思想的交流始终是其重要的内容。近代以前 ,由于中…  相似文献   
92.
统计意识是以统计方法的精髓为基础所形成的宏观化、条理化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之一。文化素质是个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其外在的表现是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统计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把握事物的根本性质,认识事物的格局,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
本文三个提出认为强化写作“产品”意识的系列工程对改变当前很多学校写作教学效率低的现状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核心和哲学灵魂,有了这一思想路线,才会有我们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今天。但思想解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关键是转变思维方式与世界观.这种转变实质上是哲学领域的一次思想解放。因为“苏联模式教科书哲学”至今还在沿用,误导着人们的思想,只有彻底摆脱它的束缚和影响,转变我们的世界观,切实掌握马克思和邓小平思想的真实精神,才能够全面发挥“邓小平理论”的作用,从而走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   
96.
邓小平具有超前的高度的知识经济意识,他的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武器.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内容,“科教兴国”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参与知识经济的竞争,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7.
“重构体系”、“应用哲学”、“解构体系”等努力虽然都对我国哲学不景气的现状有所改变,但它们都不是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出路。阻碍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原理”思维模式,即一方面企图建构一个绝对完善的哲学原理,一方面企图为其它具体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合法性基础。哲学只有告别“原理”,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医学模式演变的回顾,说明不同时期哲学对医学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哲学素质。应针对医学专业的特点,加强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99.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的首要问题,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0.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要落实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就是要使国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浓厚的臣民意识,阻碍了我国民众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因此,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