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06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616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英汉词语互译存在着文化差异。家族观念对词语的影响,词语内涵义上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以及数量词用作比喻义时的理解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者的词语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音译法、直译法、译法及附加说明法等来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2.
本文通过对王弼的《周易略例》及“述易之大衍”等易学研究成果分析,立论以为王弼之《周易》研究的旨趣、方法,尤其是他所完成的在“在人的自觉”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沟通、对话等是构成晋朝间山水诗勃兴的哲学基础,或云为晋宋间山水诗的勃兴提供了审美的旨趣与方法。由此展开了对《文心雕龙》之命题“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3.
"野"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先秦时期,儒家之"野"与"文"、"礼"相对,侧重人性伦理;庄子之"野"与自由、自然相通,强调质朴的自然形态。在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庄子之"野"开始运用于文学批评,成为诗学审美范畴。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疏野"是唐代诗学重要的审美标准,宋人对"野"字及相关象的广泛运用既是其学陶的重要表现,也是宋诗平淡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元明清时期,"野趣"成为文人的重要心理归属和审美情调的惯用提法。  相似文献   
134.
独知是阳明后学中广泛使用的哲学用语,但其涵义因理解面向的歧异而呈现不同的诠释特色,由良知——寂体——体,展现的正是独知内在义的演变流程。置于《大学》、《中庸》的哲学境下,独知观的演变流程实际折射出由对《大学》、《中庸》的偏倾到融汇二者的过程以及心体与性体的位移在阳明后学中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5.
136.
<正>婚姻有着丰富的内涵,性当然也包括其中。只不过,在每个人心中,它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当性出了问题,人们的反应也大不相同。你想知道,性在自己的婚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吗?更好的了解,才会成就更幸福的婚姻。本期,婚姻与家庭杂志联手新浪女性频道共同推出-1半数以上夫妻对性爱满早在2000年,一份四地调查报告显示,有49.4%的人对性生活感到满。而10年后,在我们的调查中,男女双方对性生活打80分至100分的分别为53.4%和51.2%,这一比例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7.
典籍注释是注者运用书面语进行的单向性一度转换传或二度转换传的行为。此行为包括作者、注释者、注本读者三个基本构成单位,由典籍作者、典籍文本、注者、注释文本、注本读者、语言文字、传的环境七个要素构成。典籍注释具有传的异时性、沟通性、复杂性、传转换性、所传信息多样性、语种单一性、行为主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8.
“指事”定义“视而可识,察而见”中的“识”历来被理解为“认识”,造成定义语义重复,分野不明确,分类也颇多分歧。“识”当作“分别、分辨”讲,“视而可识”是说可以从形体上将一组关系字分别开来,“察而见”是说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字的义指向。这样理解,指事字的范围和分类都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39.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用的侧重点不同的翻译方法,归化法的侧重点在于目的语读者,而异化法侧重点在于源语作者。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两者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文中还探讨了在中、英诗歌互译过程中,归化法用于转译双语诗歌中的"美",异化法用于转译诗歌中的"形美"和"音美"。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欧美文化的强势地位,在翻译我们民族文化所独有的特色时,应采用异化法,以保留我们的文化瑰宝,提高汉语文化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0.
”是“写”的核心,“写”是中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而写精神的式微和消解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症候之一。宋人绘画批评中的“”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作为诗的“”、作为情的“”和作为“理”的“”。宋人倡导的写精神,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